吳蠻憑一己之力 帶動琵琶熱潮

最近在美國和歐洲剛剛完成巡演,並參加一系列夏季音樂節的吳蠻,又教授了一周的「絲路.全球音樂家」大師班訓練營。9月23日又將全球發行一張唱片「希望的音樂」(Music for Hope),行程滿滿,讓人看到琵琶傳統樂器在世界舞台上的熱度。

熱度不僅體現在現實世界,在嗶哩嗶哩、抖音等中國視頻平台,被瘋傳的吳蠻演出視頻,也動輒數十上百萬點擊量。定居南加聖地牙哥的吳蠻,也常活躍在各類社交媒體平台,發布琵琶和音樂的教學視頻,或耐心回答樂迷提問。她說,如今流行文化很快速,年輕人想要認識傳統文化,途徑反而較少。很多東西被簡化,只有一、兩句話,尤其樂器推廣的途徑不多。

眾多殊榮 更欣慰琵琶普及

2013年吳蠻被「美國音樂」評為「全美年度演奏家」,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世界傳統器樂演奏家。其實她獲得的獎項不計其數,包括「哈佛大學研究學者獎」、「美國藝術家」大獎,和加拿大「葛籣・古爾德新人獎」(Glenn Gould Prize),也是該獎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女性和傳統演奏家。但吳蠻表示,雖然這些榮譽是對自己30年來工作的肯定,可她最欣慰的,其實是很多人知道了琵琶這件樂器。不僅美國,如今她也常收到歐洲樂隊邀請,說明也有需求和對琵琶的認知。

從歐美主流社會對琵琶一無所知,到如今各大頂級音樂廳為琵琶響起的掌聲,吳蠻30年來為此奔走無數場演出,功不可沒。「洛杉磯時報」曾評論「吳蠻是將琵琶介紹給西方的重要音樂家」,中國媒體也形容吳蠻「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對琵琶的印象」。不過吳蠻坦言,在做這些事時,其實沒想過要「走向世界」,更多是出於熱愛,「從小學這門樂器,覺得這門樂器太酷了,怎麼會沒人知道呢」,這讓她數十年堅持下來。

不僅要文化輸出 更要交流

不過在推廣琵琶的過程中,更重要是文化之間如何互相理解。「有時學習到其他國家的文化,發覺很多相似的地方,覺得世界很小」,吳蠻解釋,琵琶其實是外來樂器;不只琵琶,很多樂器和音樂都是互相流動、互相交流。這種交流其實已持續上千年,「文化是人類的智慧,一定是流動的」。

雖然做到推廣琵琶和中國傳統音樂,吳蠻卻對近年來常被提及的「文化輸出」一詞,有不同看法。「文化是一種認知和認同,一種交流和尊重,輸出的意思有點壓迫感」。她表示,例如琵琶從中亞來到中國,經過兩千年在中國形成了自己的樂器,而中亞仍有很多琵琶的祖先和兄弟姐妹。如今她和很多中亞的音樂家合作,通過去學習別人,才更認識自己的琵琶,更理解這件樂器,了解到中國人的意境和美學如何不同,並將此特色放入合作。「我的合作是輸出嗎,沒有在輸出,我在交流,但在和別人交流過程中,別人也在學習我」。對很多聲音說要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她認為各國有自己的傳統,「這就是世界的」,本來就屬於全人類的智慧。

音樂家聚集 充滿真善美

從2000年馬友友發起倡導的絲綢之路樂團被稱為「音樂界的曼哈頓計畫」,吳蠻參與合作了20多年,至今項目在世界各國舉辦過許多巡演,也錄了唱片,拿過格萊美獎。而受此啟發由多位音樂家發起的「絲路.全球音樂家」教育項目,今年的訓練營最近剛結業,共同領導項目的吳蠻教了中國民歌。

在這樣一個不限專業、樂器,只要熱愛即可報名參加遴選,而且今年還是全免費的教育項目,集結了來自蒙古、非洲、土耳其、阿富汗、南美等全球各地的音樂家,都抱著開放心態,互相學習。「沒有人想輸出什麼,都想著吸收什麼」。除了白天授課,每晚大家也會自由組合演奏,互相學習其他文化特色音樂,例如有波斯之夜、南美之夜、中東阿拉伯、中國的,每晚在六個不同國家地區的音樂家帶領下,自由即興合奏(jam session)。最後結業時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音樂廳,每組學員都上台匯報演出,在場的學員、觀眾一起跟著唱歌、跳舞,離開時大家都在哭。在當今的社會,各國民族主義回潮,如此場景讓人看到人類本真和希望。

世界很亂 音樂帶來希望

「尤其是現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和社會環境,音樂文化的交流是我們需要的,要對話,要讓人互相地瞭解」,吳蠻也感慨,這也是她堅持做這些事情的原因,「越是在這樣一個比較艱難的大環境下,更應該要做文化和音樂,那才是人類真正可以流傳下去的智慧」。她也理解很多華人家長,希望孩子學實惠的專業,如醫學、計算機。但如果孩子真的喜歡音樂,音樂家其實在人類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職業,肩負幫助社會文化交流的重要職責。

吳蠻下月將發布的新唱片,也是首張和印度演奏大師Amjad Ali Khan合作的作品。想法始於2021年,美國的亞太裔社區正遭受暴力浪潮,音樂家們希望支援反亞裔運動,促進和諧。雙方一拍即合,在疫情期間在各自家中錄製自己的部分。聽到這些樂器、傳統和歷史融合在一起,吳蠻表示,突出了各自文化所共有的所有東西,「這是團結的聲音,是希望的聲音」。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巧合?才批川普「不誠實煽動者」 CNN白宮記者宣布離職
日軍屠殺新照?歷史學者存疑:部分照片早在網上流傳
薪資差距大 千禧世代洛杉磯房租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