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吵贏又如何?專家揭「蘋果柳丁式吵架」沒意義:要就當「果農」

每個人都有過吵架的經驗,就算吵贏了又能得到什麼呢?在網路上吵架這件事,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職業發展教練、VUCA人力資源諮詢創始人湘萍於《真正強大的人,都不怕得罪人》一書中,探索不同人際關係的衝突模式,幫助讀者把衝突變成改善人際關係的推手。以下為原書摘文:




想必大家都有和網友吵架的經歷。自網路普及以來,很多人就把旺盛的精力發洩在跟素未謀面的人爭執。即便像我這樣的「衝突孬人」,也曾在群組裡跟別人吵架,吵完後氣不過想要退群,或者氣得對方退群。

這裡說的吵架,不包括那些炒作的網路事件和法律嚴令禁止的網路暴力,只是普通網友間的爭論、鬥嘴。這是一種很特殊的陌生關係衝突。不同於線下的陌生關係,線上的陌生關係更隨意、更缺乏信任,社交成本更低,承擔的責任更少,也更難產生或表達同理心,其所帶來的社交滿足感很容易流失。

這種衝突對改善人際關係的意義不大,對維護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卻意義重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氣不過就要退群,實際上就是在維護自我認知與自我價值。人們在線上和陌生人吵架,多半是因為無法接受彼此的看法或態度,一定要爭個高下,而非現實利益有所衝突。這其實就是前面說的「維護內心世界的秩序」。

但諷刺的是,即便吵贏了,我們的自我認知合理性與自我價值滿足感也不會因此提升。即便有,也只是片刻的虛假感受。在網路上吵架這件事,沒有任何一方是贏家。



蘋果和柳丁吵,本就是一個笑話

英文裡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a comparison of apples and oranges」(直譯:「蘋果和柳丁做比較),意指把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無法進行比較。

既然把蘋果和柳丁比在一起毫無意義,那蘋果和柳丁吵起架來,豈不更滑稽?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對某件事的觀點不一而在網路上吵起來,跟蘋果和柳丁為「誰長得更合理」而爭執是同樣的道理。

「蘋果和柳丁」式的吵架,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 雙方都以為自己在捍衛真理,殊不知那只是自以為的真理。

  • 雙方以為他們在討論同一件事,其實是站在不同角度自說自話。

  • 不管其中一方說了什麼,另一方總能找到新的角度反駁。

無論在網路上還是現實世界中,我們都要避免捲入「蘋果和柳丁」式的爭吵。網路上的交談,往往被過濾掉很多東西,要嘛是基於錯誤的事實,要嘛經過主觀加工。我常在網路上遇到一些傾訴不幸的人,每當我打算安慰對方的時候,卻發現他的處境沒有他說的那麼糟糕。因為他只提供生活裡的片段,使得我無法對整體有全面性瞭解。

即便能得到更全面的資訊,我和對方也根本不在同一個維度上。大多數時候,在網路上吵架的雙方根本沒想解決問題,甚至根本沒什麼問題要解決,只是彼此「看不順眼」。因「看不順眼」而生的爭吵,只會引發更多「看不順眼」。



讓辯駁適得其反的「逆火效應」

所謂「逆火效應」,就是當你試圖糾正別人的錯誤時,如果資訊和他原本的看法相悖,那麼你非但不可能改變對方,反而會加深他對原有看法的執著。

「逆火效應」源自於2006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布倫丹.尼漢和喬治亞州立大學的傑森.瑞福勒所進行的實驗。實驗中,他們給堅信某一政治立場的受試者看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都是真實的資料,足以證明受試者的立場是錯誤的。這些受試者非但沒有改變自己的觀點,原來的立場反而更加堅定了。

「逆火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網路上試圖向大眾證明自己的觀點時會越描越黑;越是努力證明自己,別人越是不信。最有名的案例,歐巴馬在競選美國總統期間,出生地和美國公民身份遭到質疑。他把出生證明公之於眾後,那些原本不相信他的人更加不相信他了。他們找出各種證據來說明歐巴馬的出生證明是假的,甚至在他就任美國總統後,依舊有很多質疑的聲浪。

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我們的觀點和看法受人質疑時,負責推理和邏輯的大腦區域會暫時處於半癱瘓狀態,負責攻擊和戰鬥的大腦區域則會迅速活躍起來。

這時候,我們並不在乎真相,因為「推理和邏輯腦」已經下線。在「攻擊和戰鬥腦」的主導下,我們只在乎能否贏得戰爭。所以,當我們因觀點衝突在網路上與人吵架時,不辯駁還好,越辯只會越發激起對方的戰鬥欲。



如何成為線上吵架的贏家?

網路流行語「認真你就輸了」常用來勸人把心態放平和,沒必要跟陌生人為了毫無意義的事爭長論短。但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一想到輸贏,就已經輸了。」在網路世界裡,就算吵贏了,又能得到什麼呢?根本沒什麼實際利益。所以,與其做網路口水戰的贏家,不如一開始就遠離戰火。

對此,我想提供幾個建議。

  • 不要做跟蘋果論長短的柳丁。要就當果農,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所有水果,期盼它們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 不要急著證明自己或反駁別人。試著傾聽對方的解釋,你會發現,自己的邏輯也未必正確。

  • 要經常「照鏡子」。常常審視自己,千萬別活成討厭的樣子。

如果能做到這3點,我們就可以逃離無意義的爭論,做一個超脫的旁觀者。要把時間花在那些對現實人際關係有益的衝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在虛擬世界裡爭個不停,以獲得虛幻的滿足感。

(本文摘自/真正強大的人,都不怕得罪人:9大工具,化解6大關係難題,從良性衝突中獲益/三采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想和對方「溝通」,最後卻大吵一架?開口說話前「3件事」你該先想
為什麼同事總是愛唱反調?專家揭「衝突」背後原因:控制慾太重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吵架吵贏又如何?專家揭「蘋果柳丁式吵架」沒意義:要就當「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