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味雜陳之二(外一篇)/俞竹筠

俞竹筠

丁亥豬年秋,西元2007年10月10日。

來揚州市老年大學寫作班授課,已經兩年多。我是學數學教數學的,雖愛好文學,筆耕不輟。但講授文學,班門弄斧,趕鴨子上轎,頭一回。此美差,本是《揚州晚報·副刊》主編陳愛東講的,經不起她三誇兩誇,說什麼 “寫稿能手” 、“常青藤”之類恭維話,拉我墊背。也是的,她1983年畢業於南師大中文系,晚我20年的校友。經她手,不知發表了多少拙筆。光《揚州晚報·新聞解密》版面,就整版整版登出《老舍的信》、《“黃氏三傑”故鄉情 》、《文昌樓上大蟒蛇》等多篇。她還以“東東”記者身份,採訪揚大博導朱慶森教授,他是我揚中58屆高三(三)同窗,有關求證,附載《老舍的信》後面。晚報的抬舉,引來不少粉絲,有次,我去郵局取稿費,素未謀面的小姐,看到匯款單上姓名,吃驚地問:“啊呀,您就是作家俞竹筠先生?”後來,她也上寫作班,風雨無阻地聽我講課。

唉,馬爾克斯說:《寫作是世界上最孤獨的職業》。眼下,人最隱秘的心理活動都已經能夠被電腦定位,不再需要用什麼小說、詩歌、散文之類的文藝作品來宣洩。 在互聯網新時代,文學在朋友圈裏是不屑一顧的。什麼QQ、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成為各種資訊的“集散地”。整天“刷、刷、刷”手機螢幕的人們,興趣不在堅守天老地荒的文學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被譽為“文壇三駕馬車”之一的馬原,語出驚人地說:“文學已死”。“今天的小說已經沒有經典可言,寫作越來越娛樂化,讀者越來越粉絲化。過去文學中那種悲愴、宏大的東西再也找不到了,網路與新媒體培養出了新的作家,但是他們寫的東西,和傳統文學相比,已經不是同一樣的東西了。郭敬明的書發行量最大,韓寒、安妮寶貝、莫容雪村都成了偶像。很難相信,有多少人在真正讀他們的作品。”這翻心裏話,吾與名家共鳴。

不過,我對學員講,90多年前,魯迅寫小說時,小說是不入流的,只能民間傳播。也許,現在的流行文學,90年後,就是文學的未來哩!

學員中,多數人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離退休人員,他們中,大多從事文秘,也有學工學農學醫的。退休幹部楊班長說:“當下中國文壇,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浮躁文風大行其道,很多人為追求稿費追求字數追求數量,製造成堆文字垃圾,什麼枕頭拳頭武俠之類的,招蜂引蝶。書市上,此類書籍大減價。賣不掉,當廢品,成紙漿”。抗日老兵,90多歲的施森校長發言,“這也許是一些文學期刊不景氣,萎縮的悲哀。”23所滕高工,交大電機系畢業,是造軍艦的,他也愛寫作。他家住在徐凝門橋西南角,過道橋,跨馬路,就到我家。每次來,或帶冒熱氣的富春包子、或帶剛出爐的蔣家橋燒餅,請我夫婦吃。妻留他吃便飯,不肯。走時,我不讓他空手,推薦些收藏的樣報樣刊,讓他帶回去。他說,所裏愛好文學的同事,想請你去所裏老幹部活動室講講哩!

我去後,不少人有同感。我講,別悲觀,新時代,新氣象,“文學的春天一定會到來”。有女學員送 我一本剛買來的書,哦,季羨林的【隨想錄】。Thank you!

◆吾味雜陳之三
辛卯兔年秋,西元2011年10月12日。

吾屬兔,本命年欣欣然,偕同夫人入住揚州曜陽國際老年公寓療養,幸甚至哉!近月餘,感緒頗深。第一,生平首次獲此榮譽,免費公益療養,受寵若驚。第二,大開眼界,何謂“國際老年公寓”?算見識了。第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想想困難群體,情何以堪?

先談《公益會員榮譽證書》,吾編號010,揚州市入選10名中,排名最後。其人選嚴格,須含縣處級(副教授)以上,有特出貢獻者、或是一級以上殘疾榮譽軍人。高郵老張因自衛反擊戰受傷,截肢雙腿,被妻子推著輪椅,序號001。10人都經過層層篩選、媒體公示,最後報批。吾證注明:“中學高級教師 業餘作家;常年抱殘疾軀體筆耕不輟,謳歌鄉愁,向國內外媒體推介新揚州(注)。”哈哈,多承謬獎,實不敢當。吾心知肚明也,還不是給中國紅十字會刊物【博愛】,寫過幾篇稿子,被看中。獲此榮譽,待遇優厚。每年三個月,在公寓吃住醫用樂,連洗漱用品、餐巾紙、衛生紙,都免費供給。談起護理,無微不至。醫生每天進房量體溫、血壓、心率;定期檢查血脂、血糖、心電圖、B超。被單定期更換,每天有人打掃衛生。伙食嘛,吾每月進項1500元,倆人吃不完,多餘繳公。

曜陽,乃中國紅十字會出資十位數人民幣,市政府無償供地若干頃,打造的國際型養老公寓。全國僅有北京、廣州、杭州、三亞、揚州5地。由中國紅十字會事業中心主任 江丹(江澤民侄女)統管。曜陽,室內外環境及硬軟體設施,沒有話說。什麼室內游泳池、健身房、活動室、閱覽室(含電腦間)應有盡有。大廳、走廊、會議室、會客室、餐廳等處,或鋪地毯或鋪帶花紋的地磚。桑拿浴、理髮室、醫院、室外網球、排球場。設施齊全。女兒女婿開車來,親家鄧時俊(南京第二機床廠總工程師)隨同,他在健身房試試,宴會廳嘗嘗,電腦房敲敲,住了一天,興載而歸。親友聞訊,大姐和四姐還有外甥文龍,發小高文芳夫婦等,都慕名探望。兒子開車過來,還帶著美企老闆攜子與母親一道來,仔細參觀,共進美食。吾拿出稿費,訂了酒席,準備請揚中58屆高三(三)班同學聚會。打電話給許林,請曾恒威轉告老班長周德卿。後因路遠,難乘公交,爽約成憾。

吾與妻子住貴賓樓501室,兩室一廳。隔壁住著原地委書記夫婦,他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歡迎我們作客。一次閒聊中,老書記不忘初心,感慨地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什麼時候,讓所有老人住上曜陽,這才是共產黨人努力的目標。據瞭解,其他樓層,入住者,須先交6位數人民幣:單間30萬,雙間60萬,以銀行存款利息算房租。合同規定,5年後不住,原款返還,不計利息。如按月付房租,則單間1500元人民幣,雙間3000元。如此價碼,困難群體付得起嗎?窮人住得上嗎?

注:千禧年,拙筆《爭創大運河“入遺”,向全球推介新揚州》,刊登在市政府內刊。市長親自發獎金1000元人民幣,並授予“優秀市民觀察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