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詐騙之島」 《法律百科》推出詐欺專題六部曲,提供民眾實用指南
近年詐欺案件數量與金額急遽上升,讓台灣又蒙上了「詐騙之島」的惡名。為提升民眾防詐意識,法律知識共享平台「法律百科」推出詐欺專題六部曲,從詐騙手法、法律責任、政策等面向,深入剖析,並提供民眾實用指南。
據113年第14週警政統計通報,2023年台灣詐欺案件以「投資詐騙」類型最多,高達11,775件,佔比31.1%,「解除分期付款詐欺」7,351件,占比19.4%,「假網路拍賣」4,667件,占比12.3%。法律百科邀請審、檢、辯三方實務工作者,探討法律上需要顧及哪些面向,才能打擊詐欺犯罪,並提升民眾防詐意識,共同打造更安全的社會。
詐欺專題六部曲:
一、認識多變的詐欺手法:
從投資陷阱、假網拍購物、假愛情交友到二次詐騙,在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的情況下,仍需掌握基本的原則,《詐騙手法篇》介紹各種詐騙手法的識別方式,並建議讀者適時使用工具進行資訊查核,以免受騙上當。
二、盤點詐欺與相關犯罪刑責:
《刑事規範篇》將與讀者一起了解刑法、防詐條例、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相關法律責任,如何形塑對詐團成員的處罰網。並檢視近年來的修法趨勢可能造成哪些實務上的問題,希望民眾對於現行法規有更多認識,不致產生誤解。
三、面對詐欺犯罪的法律配套:
基於近年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科技偵查卻遲遲未立法授權,這樣的偵查困境被戲稱為「游泳追快艇」。2024年刑事訴訟法修正,加入M化車、GPS定位等新興偵查措施,希望能更有效打擊犯罪。於此同時,關於司法的人力及資源負擔,還有不肖律師與詐諞集團勾結的情況,也讓打擊詐欺多了一層隱憂。《程序配套篇》希望能喚起相關單位與民眾的重視,讓打擊詐欺的配套措施更加完善。
四、對抗詐欺犯罪嚴峻現況,宣導與監管的重要性:
《宣導監理篇》依據NCC的調查報告,有65.9%的臺灣民眾曾遇過詐騙訊息,途徑包括行動與市內電話、通訊軟體與社群媒體。而一個詐騙集團的廣告投放預算可能高達2億元,相對於此,顯示政府必須提升反詐宣導的預算與品質。而詐騙集團利用虛擬貨幣、第三方支付等管道洗錢,現行打詐政策新制祭出不同監管措施,促使相關業者加入一同打詐、確保交易安全的行列。
五、捲入詐欺犯罪該怎麼辦:
即將上線的《誤入陷阱篇》告訴民眾,如果不幸受到詐騙,甚至無形中遭到詐騙集團的利用,而誤交人頭帳戶的話,將可能觸犯特殊交付帳戶罪、幫助洗錢罪等刑責。本文將簡介不幸遭捲入詐騙犯罪者的困境,以及法院實務現行的狀況,並提供民眾預防或因應的指引。
六、被詐騙之後的困境:
現行法律雖有附帶民事訴訟、沒收制度,協助被害人追回財產,但面臨詐騙集團狡兔三窟,即將上線的《被害支持篇》告訴你實際上會遭遇到哪些困難?若不幸成為詐騙的受害者,除了盡快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者到派出所報案,先設法凍結人頭帳戶中的資金以外,也可備妥證據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惟必須慎防二次詐騙,可以至法務部律師查詢系統查核律師人別的正確性,確保自己找到真正的律師,以利後續的法律程序。
「法律百科」是法律知識共享平台,開放給所有人無償使用,至今已匯集218位法律專家,提供民眾超過3千篇的法律文章與解答。內容涵蓋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領域,以白話好懂並輔以圖表,降低民眾認識法律的門檻。
更多太報報導
詐騙連環套!議員揭照服員竟帶失智長者借300多萬、再將抵押房子低價賣出
遭詐騙集團冒名騙取個資! NCC:不會主動以電話洽詢民眾個資
詐騙新招!名醫收交通違規電郵差點上當 網看截圖大驚:我也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