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柏林會議:成為邁向利比亞和平的第一步?

(德國之聲中文網)如同請柬上所寫的那樣,聯邦政府的遠期目標是:實現"一個主權的利比亞"和一個"利比亞內部的和解進程"。該國目前尚遠離這一目標。在的黎波裡,有一個國際社會承認的以薩拉傑(Fajis al-Sarradsch)總理為首的民族團結政府;而叛軍將領哈夫塔爾(Chalifa Haftar)及其武裝卻控制著大部分國土、多數油田,在軍事上使以薩拉傑政府日益受到壓力。

境外勢力的干預使局勢變得復雜。例如,土耳其支持的黎波裡政府,安卡拉亦已向利比亞派遣了軍隊;俄羅斯、埃及、沙特及阿聯酋等國則支持哈夫塔爾,並明裡暗裡向他提供軍援。甚至歐盟在利比亞問題上也處於分裂狀態:法國被稱與哈夫塔爾暗通款曲;前殖民主意大利則被認為與薩拉傑關系更近。

在舉行了多次官員級會晤後,現在,德國政府邀請了各方最高代表前來德國總理府與會:交戰對手薩拉傑和哈夫塔爾、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歐盟、非盟和阿盟的代表。而因此次國際會議是與聯合國共同主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將到場。

至少有一個國家感覺受到了忽視。突尼斯大使沙夫拉(Ahmed Chafra)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便表示,突尼斯未在受邀之列,這使他"至感困惑",因為,"突尼斯是受利比亞局勢影響最大的國家",那裡发生的事情給該國帶來"最大傷害"。

事關全局

然而, 此次國際會議能有何作為?德國外交部发言人布勞伊爾(Rainer Breul)表示,現在還未涉及和平談判,此次國際會議的目標是,"國際各方就框架條件取得共識,從而減少其在當地的影響"。

據本周二基民盟議會黨團會議的參加者說,默克爾總理表示過,只要境外軍事物資繼續流入利比亞,那裡的軍事沖突便不會消停,因此,也便不會有任何政治解決辦法。她指出,在利比亞沖突中分站一邊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願意參加此次國際會議,這是一個良好的信號。

不過,柏林國際會議的意義超越了利比亞。基民盟外交事務專家哈爾特(Jürgen Hardt)表示,利比亞實現和平是"北非和西非實現穩定的鑰匙。若我們能成功使利比亞走向和平的未來,這將是對整個地區而言的一座裡程碑"。自民黨外交政策发言人吉爾-沙勞伊(Bijan Djir-Sarai)對德國之聲表示,俄羅斯尤其要負起責任。他指出,"作為哈夫塔爾的支持者,俄羅斯應緊急說服該將領,為達至和平計劃而扮演積極角色,參加柏林的利比亞峰會"。

左翼黨議會黨團副主席達格德倫(Sevim Dagdelen)則認為,作為斡旋人的聯邦德國政府本身缺乏可信度。她表示,"在抱怨利比亞軍售禁令遭破壞的同時,德國自己仍繼續向土耳其、卡塔爾、埃及和阿聯酋等利比亞沖突的參與方出售軍火,實屬寡廉鮮恥。"

哈夫塔爾態度若何?

一個關鍵問題是,薩拉傑和哈夫塔爾這兩個利比亞國內沖突的對手是否會去柏林;另外如果去,是否會在那裡直接會晤。

本周二, 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議上,顯然因哈夫塔爾的拒絕態度,未能實現直接會晤。此後,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üt Cavusoglu)甚至對柏林國際會議的意義提出質疑。在土耳其媒體发表的一份視頻上,他表示,"倘哈夫塔爾繼續這麼干,柏林峰會便毫無意義"。不過,根據迄今為止的計劃,埃爾多安總統無論如何都將出席。埃爾多安對利比亞政府提供軍事支持,而此舉正是聯邦德國政府要求避免的。不僅如此,埃爾多安還稱哈夫塔爾是"政變者",若繼續軍事攻擊的黎波裡政府,就將給他"一個教訓"。

周四,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得以宣布一個迄今僵局中的重要成果:倆人在哈夫塔爾位於班加西(Bengasi)的重鎮會晤時,這位叛軍將領承諾,願意停火。而此前,馬斯重申了德國政府的最重要信息:在該沖突中,任何一方都無法在軍事上有所獲利。而現在,存在讓這場沖突擺脫境外影響的機會。

德國影響力有限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北非問題專家伊頓(Tim Eaton)對德國是否能成功表示質疑。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他指出,直接軍事干預利比亞沖突、與戰爭中的一方直接合作的那些國家,對政治進程當有更大影響。而德國不屬於任何一方。他強調,"斡旋努力是困難的,因為,國際社會以及德國自己的歐洲伙伴們在利比亞問題上如此不一致。"他認為,一段時間以來,土耳其和俄羅斯在利比亞扮演重要角色,並因而可期待與這個能源供應國達成貿易協定為形式的"紅利",因此對德國而言,要讓自己的設想能為各方所接受,勢必非常困難。

德國政府完全清楚面臨的挑戰,同時也知道,需要有耐心。政府发言人德默爾(Ulrike Demmer)如此表述了德方的期待:"柏林利比亞會議不是終點,而是由聯合國主導的一個政治進程的開始;利比亞問題的解決不會在一天內成功。"

作者: Christoph Hassel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