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請「媽祖婆」還是「天上聖母」?緊急狀況時要喊這聖號

媽祖是台灣的全民信仰,可以說各地都有媽祖廟,媽祖的母親形象也十分鮮明,也因此有許多人將媽祖婆視為心靈上的依靠。媽祖婆通常指的是林默,然而林默成神後的聖號有好幾種,不同情況使用的聖號也不同,如果是緊急情況要呼請神明做主,就要注意一些細節。 媽祖婆在台灣擁有堅定信仰,圖為北港媽。(圖/財神網攝)林默在世時被稱為神女,28歲時得道飛昇後第一個聖號是通靈賢女,往後還有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天后等不同聖號,清朝咸豐皇帝冊封林默的聖號更長達六十四個字。 林默的聖號很多,不過信徒仍習慣以媽祖尊稱祂,信眾們會在媽祖兩字後多加上一個「婆」字,將媽祖視為自家長輩,無形間拉近了與信眾間的距離,在台灣有不少林姓人士自認是媽祖的後代,用更親切的「姑婆」、「祖姑婆」來尊稱林默。 據說用不同的聖號呼請林默,林默到場作主的效率也不一樣。台灣民間有一個都市傳說,認為在緊急時候要呼請「媽祖」,如此一來媽祖會即刻救援,若是呼請「天上聖母」、「天后」、「天妃」,那麼林默會比較晚到,因為祂必須盛裝打扮才會出門,時間上可能就會有所延宕。 其實這個都市傳說是找的到出處的,清朝文學家趙翼在其著作《陔餘叢考》一書中有以下記載:「吾鄉陸廣霖進士云:台灣往來神跡尤著,土人呼神為媽祖。尚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髮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時刻。媽祖云者,蓋閩人在母家之稱也。」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的同鄉陸廣霖告訴我,台灣最知名的神明是媽祖,如果坐船遇到大風浪危急時呼請媽祖救命,媽祖會連頭髮都不整理就立刻顯靈救人。如果呼請天妃,媽祖就要換上正式的服飾再趕去救人,可能會耽誤了時間。媽祖這兩個字是福建人對於女性長輩的稱呼。 這一段文字的真實性要考證稍嫌困難,卻也將神明聖號的親近感與正式感的差異性展現出來,「媽祖婆」三個字無形間拉近了神明與信眾間的距離,也增加了親切感。台灣的媽祖信仰如此興盛,除了媽祖本身屢現神蹟,還與媽祖婆「全民母親」的形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The post 呼請「媽祖婆」還是「天上聖母」?緊急狀況時要喊這聖號 first appeared on 財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