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可能實質獨立;反中,一定兵戎相見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9月14日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後續步驟是由參議院審議、通過後眾議院審查、然後由總統簽署實施。

在這些程序中,法案條文雖或有增減,通過時間雖或有遲早,但通過似應無問題。這個法案,幾乎承認台灣是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對於台灣是福是禍,在在使人懸念。

《台灣政策法案》對台灣是福是禍,何用卜筮? 僅為情境配圖。池孟諭攝影
《台灣政策法案》對台灣是福是禍,何用卜筮? 僅為情境配圖。池孟諭攝影

盡人皆知,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是主張台灣獨立的,他們不僅有台獨黨綱,重要領導人聲言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是這些年來,看不到執政當局在獨立上做了什麼準備,下了什麼功夫。

不僅如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所說,「主張台獨的人,沒有子弟去讀軍校的。」而我們廢了徵兵制,只剩下花拳繡腿的軍事訓練。在經濟上,更是依靠中國大陸,我們每年從大陸賺1700億美元,正是台灣外匯所賺的總數。

換言之,如果大陸不與台灣貿易,我們就成了入超的國家。我們在經濟上依賴大陸如此之深,大陸不買台灣的石斑魚或釋迦果,我們的百姓就大呼小叫,如此情況而奢言「脫中」,實在教人難以理解。

兩岸關係怎樣相處,有很多「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人士早已做了努力。

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1970年在美國參加「保釣運動」之後,辭去大學教職,回台灣服務,主要致力於兩岸關係,努力尋找兩岸制度的和解之道,陸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屋兩室,各持門匙」「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等各種嘗試方案。

並且,到北京三晤當時的執政者江澤民,做坦誠深入的會談,希望能消除雙方的隔閡。

資深新聞人黃年多年來倡導「大屋頂中國」,就是在一個大屋頂下,既有中華民國,也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他反覆申言,目的只在兩岸能和平共存。台灣大學教授張亞中提出「一中三憲」的建議,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中華民國憲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存,雙方再簽訂兩岸和平協定作為第三憲,以維持國家的運作。

台灣傍靠美國,恐陷凶險之境

這些「志士仁人」所追求者,無非是雙方不要兵戎相向,以免兩岸同胞生靈塗炭。

沈君山、黃年、張亞中這些人的倡議,大陸方面雖未表示接受,但也未明言拒絕,惟民進黨主政者與大陸漸行漸遠,現在又與美國「合作」,弄出個《台灣政策法案》來,兩岸勢同水火,已無轉圜餘地。大陸對台政策,自然也會相對地改弦易轍。對台灣是福是禍,何用卜筮?

如果照沈君山、黃年和張亞中的建議,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時並存,台灣可以是實質上的獨立。現在若傍靠美國這樣走下去,台灣恐怕無獨立之可能,只會把2300萬同胞帶入凶險之境。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一顆炸彈掛勾上繫著的戰爭──兩岸終將以槍砲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