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召開股東會 通過現金股利2元

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預估電動車市場仍趨樂觀。
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預估電動車市場仍趨樂觀。

▲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預估電動車市場仍趨樂觀。

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工業(1536)今(10)日召開股東會,通過去年盈餘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元;董事長沈國榮表示,今年上半年雖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業績較往年衰退,但在歐美解封後,陸續消化庫存,預計9月可恢復成長動能,且和大為超前部署2021年全球電動車大廠產能需求能量,全新興建嘉義三廠已完成工程上樑儀式,預估2023年後電動車市場仍趨樂觀。

和大去年營業收入59.68億元,營業淨利6.49億元,每股淨利2.55元;今年5月營收2.56億,月增51.9%,年增-48.23%。累計前5個月營收18.32億,較去年同期24.84億元,減少26.24%。

沈國榮表示,去年美中貿易戰,占全球市占率一半的兩大汽車銷售市場相互增加關稅,讓車市衰退特別厲害,和大有部分供應商在大陸及歐洲,主要客戶也在歐美及大陸,使得2019年和大出貨受到影響。

所幸目前5月18日美國開始解封,和大5月下旬開始接到客戶出貨排程,但因為2到4月的出貨變成庫存,5到7月上旬陸續消化這些庫存,因此,4、5月會是谷底,7月出貨恢復正常,9月有機會出現報復性的新增訂單。

面對2020年動盪的經濟局勢,沈國榮指出,和大早已預先洞察多家國際級電動車大廠商機,目前已掌握包含美系T客戶及歐系L客戶與A客戶的電動車訂單能見度及長期全球車市復甦的力道。這即是憑藉過去十多年來和大深耕頂尖電動車廠減速機構技術開發,為客戶新開發車款獨家量產廠商,象徵和大技術能量已從傳統燃油車款轉型綠能車款,率先在電動車市場佔有領導地位。

除此,在經營管理方面,仍持續精進品質保證提升及樽節成本管理,杜絕不良及浪費等多元管理策略與執行。在研發技術方面,已逐手加速規劃二項重大精實技術研發管理專案,以強化公司產品及技術發展能量。在製程管理方面,陸續引進高階設備,建構智能產線發展,提升生產效率。面對此波疫情的衝擊,經過短暫的沉潛與淬鍊,相信營收與獲利必將回復過往水準,更上層樓,迎接車市新世代,邁向百億綠能企業,再創巔峰。

沈國榮認為,因應未來電動車的整體發展,將從單一零件進一步整合電動車傳動系統,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讓電動車發展延遲兩年,2023年電動車將是大爆發時間,因此,和大看好未來訂單將會滿載,第五廠新廠將在2023年投入廠房建置及機器設備,銜接2024年到2027年間電動車市場的強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