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規模3.7地震」引發在地人憂心 網嚇壞:聽到地鳴聲

彰化縣和美鎮昨(5日)晚上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深度21.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由於這次地震震央罕見出現在彰化縣,讓不少網友憂心忡忡,有網友也指出彰化斷層逾百年未動,擔憂後續還有地震。事實上,氣象署過去曾指出,週期只是分析地震發生可能有規律的切入點之一,呼籲民眾不需要太過在意週期時間的數字。

(圖取自中央氣象署網站)
(圖取自中央氣象署網站)

彰化縣和美鎮昨天晚上9時20分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深度21.9公里,最大震度2級為彰化縣、台中市;最大震度1級為南投縣、雲林縣,由於彰化斷層已逾百年未動,當地也很久沒發生地震,因此引發不少民眾擔憂,擔心後續還有其他地震發生,除了在社團「地震氣震」留言「震央在和美非常奇怪」、「好少彰化地震」、「我怕怕...彰化斷層已經很久沒動了」,不少網友也在論壇PTT留言指出聽到地鳴聲「剛剛有聽到地鳴」、「先聽到轟一聲,才好像在搖」、「有地鳴+1」。

事實上,中央氣象署過去曾在臉書專頁解釋,構造地震的發震機制為板塊不斷運動,並在邊界處持續累積應力,當應力達臨界值,岩層就會發生破裂、滑移,隨後大量能量被釋放出來;而應力的累積與釋放,隨時間可以粗分成震間期、同震期、震後期,氣象署指出,此為從能量累積與釋放的週期來看地殼活動時,可以觀察到的變化,但所謂的地震週期,只是粗略的數字,假設地震週期是5年,可能意味10年發生2次、100年發生20次、500年發生100次等多種可能,不同的取樣空間與地震數量,均有不同說法,加上不同地區的地震特性各異,單看數字容易產生誤解,以台灣為例,東、西部的斷層系統、板塊運動方式不同,把它們的地震週期合併來看並不合適。

氣象署在文末表示,週期只是分析地震發生可能有規律的切入點之一,呼籲民眾不需要太在意週期時間的數字、引發恐慌,建議民眾平常就做好地震防災的準備,減少災害損失。

◤家裡都該備一個防災地震包◢
九合一隨身避難包 防震防颱都適用
防砸、防火救命頭套 日本每戶都有
賑災物資募集中!助花蓮受災戶度難關
多功能警報器 120高分貝一拉即響
可夾式手電筒 免手持、逃生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