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李克強:一場正在改變中國的「鮮花革命」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猝逝後,合肥故居外的悼念花海已經堆到路中央。(X平台)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猝逝後,合肥故居外的悼念花海已經堆到路中央。(X平台)


【引言】在反對新冠疫情封控的白紙革命屆滿一週年之際,中國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民意井噴——鮮花遍地。李克強,這位脫胎共青團的前總理猝然病逝,讓千千萬萬中國人走上街頭,在所有一切和他有關的地方,包括故鄉安徽、曾經工作過的河南,擺上一束束鮮花。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的全民花海是對中國最高當局的宣告:人民厭倦了矯揉造作的個人崇拜,也不再接受無休止的政治運動。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不僅是悼念,而是一場鮮花革命。

超越江李、比肩周胡 民間悲痛空前

在1949年後的中國,人民悼念哪一位已故領導人似乎已成為觀察民心向背的試針。中國人雖然在民主政治的落實上經歷了百餘年的挫折和迷茫,但是蘊藏在這個古老民族百姓心中的質樸道德,仍然讓他們可以知道哪一位領袖是值得尊敬的,哪一位不值得懷念和流淚。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猝然病逝後的花海,讓這個定律再一次得到印證。

在中國安徽省首府合肥,最大的鮮花買賣市場——海卉花市,菊花已經完全脫銷。一位負責售賣鮮花的店員表示,所有賣出的花品都是送往紅星路80號的;當地眾多外送員收到買花訂單,送貨地點也是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是李克強的故居。在他曾經工作的中國河南省首府鄭州市,人們聚集在別稱為「大玉米」的商貿摩天大樓附近,擺上鮮花祭品。

但不是每一位中國領導人都會受到人民如此的愛戴。過去數年中,曾經擔任總理的李鵬和曾經擔任過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的前領袖江澤民先後病故。在官方行禮如儀或是盛大的悼念活動之外,中國人對江李二人似乎沒有特別情緒反應。江澤民是鄧小平欽定的接班人,在他的任內中國雖然經濟快速成長,但官員貪腐和貧富差距擴大,讓中國人失去了對他的尊敬。至於李鵬,或許公眾對他的印象定格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時的冷血形象,那一年在天安門的槍聲和坦克,碾碎了中國人對民主的希望。

李克強獲得的公眾好評,超過了江李二人。與李克強享受到類似尊崇的中國前領導人,似乎只有周恩來和胡耀邦。公眾對周恩來的悼念,引發了1976年的四五天安門事件;對胡耀邦的悲傷則成為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的導火索。周恩來、胡耀邦、李克強三人差異很大,但共同點是:都在強人的陰影和掣肘下。周恩來對中國經濟的挽救往往受制於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胡耀邦對自由知識分子的保護以及解凍政策,面臨鄧小平的強大壓力;李克強對中國內政外交的舉步維艱,則常常與習近平的「中國夢」嚴重衝突。習近平是紅色貴族的後代,他執政後對內鎮壓異議聲音,對外奉行強硬路線,意識形態上重回紅色教育的舊路;他本人更是打破中共傳統,三度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和中共總書記。以習近平姓名命名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中國的憲法和中共黨章——在這之前,只有毛澤東和鄧小平有這樣的地位。

痛恨紅色權貴 中國人從團派下場投射自我處境

李克強與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都來自共青團。這是中共黨內非常特殊的派系。這一派系主要由學者、平民和中產階層人士組成。這個派系的祖師爺是曾經擔任過共青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李克強也擔任過這一職務。與中共黨內另一個派系——太子黨或紅色權貴集團不同,團派官員由於出身平民、以技術和專業取勝,因此作風較為務實和親民,不太以政治意識形態掛帥來治理國家。前總理溫家寶、改革派高官汪洋、前副總理胡春華甚至曾作為太子儲君的原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都出身團派。

但紅二代、紅三代組成的集團,非常重視政治血統和出身,儼然成為中國社會中的貴族,所享有的特權也超乎一般人想像。有這樣一件公眾事件或許能夠表現中國人與紅色權貴之間的巨大分別。2020年初的某個北京故宮公眾閉館日,一個女子駕駛豪華越野車駛入故宮區域,獨自一人享受故宮風景。該女子甚至將自己的這一特權發佈在網上,引起公眾憤慨。後被證實,該女子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何長工孫媳。每次發生類似的事情,普通中國人的尊嚴如同被砍了一刀,煽了一巴掌。這些紅色權貴用自己的醜陋行徑大方展示:這個江山是他們祖輩打下的,所以他們有資格有條件世世代代去享受與佔有,他們才是董事、股東。團派與一般官僚,是紅色貴族的職業經理人;普通老百姓只不過是他們的員工而已。

2013年以來,中國的反腐運動基本鎖定在團派官員和官僚集團,落馬的紅色貴族幾乎是少之又少。選擇性反腐讓打貪的正當性備受質疑,官方不斷宣揚的「賡續紅色血脈、永葆紅色江山」,在百姓看來不過是永保特權的幌子。紅色的權力與紅色的資本緊扣一起,的確成為紅色江山代代相傳的密碼。

中國人並非多麼讚賞和支持團派,而是對資源利益分配不公以及弱勢被趕盡殺絕表達不滿。自2013年以來,團派在中共權力地位中已經漸漸邊緣化,黨內的派系穩定完全被打破。直到中共20大上,團派竟然遭遇全軍覆沒,這等於是中共政治中最穩健和理性的平民集團,被徹底隔絕在執政核心層之外。這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倒退,幾乎是將整個國家綁在了少數人喜好的戰車上,也堵死了平民階層的中國人透過仕途和讀書來改變命運的希望。團派官員的下場,尤其是胡錦濤被架離20大會場,現在又加上李克強的忽然離世,讓更多的中國人看到的是自己在這個國家中渺小和被紅色權貴任意踐踏的悲情人生。雖然中國人對高層政治人事沒有發言權,但這一切表演看在中國人眼中顯得無比醜陋和不堪。

中國文化對悲劇英雄的崇敬

與西方神話故事和傳奇對英雄必然勝利的期待不同,中國文化認知的英雄往往是悲劇的。這樣的英雄從普通人變成偉人,經過輝煌之後進入低谷,遭受打擊後結束生命,最終化身為神,接受民間的供奉。岳飛、關羽都是經由生與死的塑造,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景仰的對象。

李克強的人生軌跡最為合乎中國人的英雄想像,因而受到大家的歡迎和懷念。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家庭,家中並非大富大貴,沒有背景和資源。合肥紅星路80號的故居,是再普通不過的居民樓,如今成為中國人朝聖的聖地。因為只有在這裡可以看到平民的精神和奮鬥。李克強在中國恢復高考之後,經過公平和公正的選拔考試成為北京大學的學生,一路成為博士。這承襲了中國社會自古以來頭懸梁、錐刺股的苦讀想像。在儒家社會中,苦讀,不僅是個人努力,也是道德品質。他成為總理,契合了寒門出貴子的神話寓意。在總理任內,全中國人都知道他難有作為,但他依然為弱勢代言,為百姓發聲,不粉飾太平,直觸人民的苦難,成為明鏡高懸、勤政愛民的官員典範。這種官員是中國百姓最期待和追求的。他突然的死亡,也以悲劇人生成就了自己的美名。因此,每一個普通而苦難的中國人,在他的身上,都在尋找自己的希望和未來。人們對李克強的悼念,不僅是對他為官數十載的肯定,更是對他悲劇的哀痛,對中國失去了未來、人民失去了希望的絕望。

白紙與鮮花:中國人的服從年代已經結束

李克強病逝後,中國官方沒有宣佈全國哀悼,也沒有宣佈停止娛樂。但在他曾經工作的河南鄭州,民眾仍然自發停止了娛樂活動,為這位並無多大作為、但卻是一個好人的前總理送別。因為中國人厭倦了個人崇拜,也痛恨無休止的政治運動。他們需要像李克強這樣親民、溫和的領導人來為自己和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走出一條新路。

中國官方的做法非常值得玩味。一方面,中共宣佈了李克強的死訊,隨之發佈訃告。但是中國政府自己也非常清楚,李克強的忽然病逝會引起公眾情緒的強烈反應,因此整個黨國機器都在以維穩狀態來嚴防任何藉悼念來挑戰中共和習近平本人地位的事件發生。對李克強的悼念,在中國政府的言論控制下,公眾只能有限度地表達情緒。

正是這樣的心照不宣,讓中國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但中國政府勢必要搶奪悼念活動的話語權。數千年來,在這個人民最易服從的東方古國,百姓一旦說出「我擁戴你的敵人」,那就是揭竿而起的起點。因為李克強,中國成為了鮮花之海。這是一場將要改變中國命運的「鮮花革命」,一場以悼念形式進行的革命。它正在改變中國。有時,沉默也是一種革命。就像一年前的那一張張白紙,雖然什麼都沒寫,但大家都知道舉起白紙的人在說什麼。從白紙到鮮花,同樣悄然無聲,卻反映出中國人心已經改變。如果仍然以為中國人認命、聽話和順從,那將被生活和時代所淘汰。這是李克強留給中國人的最大遺產。

作者》Josopher Ranky  時事評論人。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李克強若當總書記 北大同窗確信:不會和台灣談一國兩制
懷念李克強是不滿現況 學者:大規模抗議可能性低
胡平悼念李克強:一位曾經的領跑者與最弱勢的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