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業如何與身障消費族群溝通?關懷科技打造無礙社會

據世界銀行統計,全世界約有 10 億身障者,相當於全球 15% 人口,市場規模不容小覷。美國研究學會(AIR)預估,該消費群體的可支配收入高達 4,900 億美元,與全美前兩大群體——非裔、西班牙裔美國人的消費能力不相上下。

雖然擁有龐大的消費潛能,過去卻很少品牌、企業為身障群體提供服務,他們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的物資多由醫療用品公司設計與生產,不過近來有愈來愈多企業與新創公司注意到這塊市場,針對身障群體推動相關服務,甚至是借用科技的力量,開發輔助套件讓他們也能輕鬆使用數位工具,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josh-appel-0nkFvdcM-X4-unsplash.jpg
josh-appel-0nkFvdcM-X4-unsplash.jpg

文字、語音、觸覺無障礙轉換,視障者看見更多

微軟(Microsoft)在 2018 年宣布為期五年、金額高達 2,500 萬美元的「人工智慧普及」計畫(AI for Accessibility),提供資金給新創公司、非營利組織以及學術單位,協助開發能夠幫助身障群體的科技。

Braille AI Tutor 即是該計畫的項目之一,微軟與新創公司 ObjectiveEd 針對視力受損學生共同開發的 Braille AI Tutor,這套教學輔助工具以遊戲的方式,幫助視障生透過盲文點字、語音辨別進行遠距教學。

Braille AI Tutor
Braille AI Tutor

除了課業學習上,出門行走對視障者來說也是個挑戰。

芬蘭公司 MIPsoft 的 BlindSquare 是一款專為視力障礙者與盲人開發的 GPS 導航應用程式,在確定用戶的定位後,利用開源地圖社群 Open Street Map 與定位應用程式 Foursquare 的數據,蒐集視障人士周圍的地點資訊,並根據用戶的興趣與目的,透過演算法找到相關度最高的內容,提供附近圖書館、超市等地點的語音指示,協助視障人士導航到目的地,讓他們在不需他人協助的情況下,也能獨自出門。

用戶可透過搖晃手中的設備,收聽目前所在位置的地址、附近的交叉路口與街道、周圍其他景點的相關資訊,以及確認設定的導航進度。

同樣為了協助視障者能夠在戶外行動,Honda 旗下的新創公司 Ashirase 開發一款「鞋上導航系統」,這套系統連結安裝在鞋舌的震動感應器與手機導航應用程式,透過不同的震動方式來指引應該要直行、右轉、左轉或停下腳步,讓視障者不必一直拿著手機聽語音指引,能夠空出手握持導盲杖,聆聽周圍的聲音,來判斷是否有障礙物或應對緊急狀況。

「視障者有充足的生活技能,他們並不是因為視力問題才無法自由行動,而是因為缺乏資訊」, MIPsoft 的合夥人 Rob Nevin 期望,專為視障族開發的導航系統能夠以這些地點資訊,照亮視障者前行的道路,協助他們能獨立生活。

只需點頭操控,輪椅族行動不費力

提到輪椅族,人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通常是下肢功能受損的身障者。但是,其實有許多輪椅族是上肢功能受損,像是脊髓性肌萎縮、中風等,由於手部運動受限,連使用椅子旁的操縱桿也有困難。

德國新創公司 Munevo 開發一款適用於智慧眼鏡的頭部運動偵測系統,透過智慧眼鏡的藍牙連接安裝在電輪椅的驅動裝置,穿戴者輕微的頭部運動被眼鏡檢測後會轉換為控制指令,也就是說,身障者只需要輕輕點頭,即可操縱輪椅方向。透過校正系統,身障者可以頭部運動與聲音來設定對應的輪椅方向。

起初 Munevo 只與 Google Glass 相容,但現在也適用於 Vuzix、Epson 智慧眼鏡。同時,該公司也密切關注 Apple 與 Amazon 的智慧眼鏡,盼未來擴大服務範圍。

創辦人兼執行長 Claudiu Leverenz 表示:「除智慧眼鏡外,我們也正在研究眼球追蹤技術,使用者只需用眼睛就可以操縱輪椅或控制其他裝置」,並認為在未來十幾年內,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s)將成為有益身障群體的技術,目前也在積極研究當中。

新科技正逐漸改善身障群體的生活,為他們增添信心、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快速融入社會,縮小身障群體在資源獲取的差距,期待未來有更多科技技術,能夠輔助身障者,打造更多元包容且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