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AI應用滿街跑,台灣卻還在起點?

ChatGPT風潮愈演愈烈,教育領域的應用也難置身事外,當國內大專院校還在思索如何應對之際,美國哈佛大學從理工到非理工科系的師生,已將AI技術廣泛應用各個層面,他們如何做到?產學專家又怎麼看待台灣學術圈的AI應用?

「哈佛大學不分科系幾乎人人都在做AI,如果路上的招牌不小心掉下來,可能就會砸到一堆做AI的人。」在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擔任梅利莎.戴爾(Melissa Dell)教授的博士前研究員(Predocs)鄭紹鈺如此形容。

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大幅改變各個領域的科技應用場景。其中,教育現場更遭受衝擊,國內除了部分學校正研究該如何禁止或妥善利用外,普遍來說,將AI融入研究領域已是各個研究領域的尖端風潮。

哈佛大學教授梅利莎.戴爾是美國經濟學界聲譽卓著的學者,曾經獲頒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俗稱小諾貝爾經濟學獎)。鄭紹鈺參與的研究,是協助戴爾教授研究東亞經濟奇蹟的原因。

因為東亞的歷史文件資料遠遠超越人工所能負荷的程度,所以戴爾教授2019年開始自學AI,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訓練AI有系統地將大量歷史文件,轉換成社會科學領域可以處理的資料。戴爾教授的宏願,便是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將研究過程中的苦工部份,以開源的形式由AI來處理。

經過幾年的深度學習,如今,她已經成為哈佛校內將AI應用在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她所開設的碩博士班課程「如何應用AI做研究」名額才15位,卻擠入50位學生旁聽。

AI有很多種類型,鄭紹鈺解釋,他們主要的目標是將許多公司資料,處理成可研究的資料。相較於過去,必須請多位研究助理協助將紙本文章打成資料的傳統做法,現在不用了。

「我們開發很多AI工具,像是OCR光學辨識檢測,讓電腦可以讀取紙本印刷字,此外,也自己開發視覺模型,讓AI能夠讀字,準確率高達99.5%。」

非理工科系也可應用AI

回顧以往在台灣學術界的經驗,鄭紹鈺表示,其實AI相關討論一直都比較少,不論是生醫、歷史或文學,「在哈佛他們每天都在討論AI怎麼應用,但台灣學界就相對少看到。」

與其擔心、禁止,不如學習。為什麼?因為AI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鄭紹鈺坦承,她本來是AI門外漢,但去年6月開始閱讀AI領域最新的研究論文,迄今已可熟稔應用AI在研究之中。

相較於哈佛大學熱衷AI應用研究的現況,鄭紹鈺不免擔憂台灣學術環境的發展,「哈佛的人不一定比台灣的理工人才優秀,但我們該想想怎麼鼓勵非理工科的人來應用AI?哈佛人文領域的AI應用就很強。」

將AI融入研究,已是各個研究領域的尖端風潮。Photo by Emiliano Vittoriosi on Unsplash
將AI融入研究,已是各個研究領域的尖端風潮。Photo by Emiliano Vittoriosi on Unsplash

搶搭AI潮,先想好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AI在不同領域的變化都非常快速,台灣微軟技術長花凱龍建議,大家應該要建立對事物的好奇心,並且培養快速掌握新知的能力。

相較於傳統的教育方式:等待老師上課、被動學習,花凱龍認為主動學習時代已經來臨。而對於學生的論述能力,ChatGPT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能力,將想法加入其中,就可以生成一個更好的版本。

但是,所有學生都需要修AI相關課程嗎?政大學務長蔡炎龍教授,同時也是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講師就認為,AI的技術本身並不困難,然而學生倘若沒有問題意識,單純學了技術未必有幫助。因為很多實務上的問題,未必運用AI模型就能輕鬆解決,最終還是需要學生進一步發想、延伸,並且找到能切實解決的問題。

蔡炎龍以實務上的AI應用為例,例如,設定AI協助判定信用卡是否遭到盜刷,就需要人去設定偵測的比例跟標準;如果過濾條件嚴格一點,可能一般人正常交易就被擋刷,但若過濾條件太寬鬆,是否又會漏掉真的遭到盜刷的可能性?

在AI如此火紅的年代,蔡炎龍說,以前認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才,是他很會解決問題,但如今AI出現了,大部分時候AI比我們還會解決問題,那人類到底要做什麼呢?

「以現階段來說,人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很會問問題。知道要解決什麼問題、要獲得什麼樣的答案,拿到答案後,可以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畢竟,AI的技能並不困難,一旦有心,台灣學界也可以快速跟上。

🔥手刀報名》5/9 最強線上課程:「從ChatGPT到Midjourney: 打造AI腦,高效致勝工作法」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遠見》USR獎贈獎典禮,各校如何與地方共好?專家提建言
哈佛大學首位非裔女校長出爐,台灣呢?
生成式AI革命/他用裁員預警、逼員工消滅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