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文理學院 第九屆全球共善學思會

美國哈佛文理學院,與慈濟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的「第九屆全球共善學思會: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在哈佛大學地理學講堂(Geological Lecture Hall)完成一連兩日的論述。兩日的研討會中,來自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芝加哥帝博大學、倫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澳門理工大學、臺灣慈濟與佛教相關研究單位的學者專家,基於佛學思想脈絡、善的價值哲學,論述研究證嚴上人思想與慈濟實踐內容的12篇論文。

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創辦人 汪悅進:「作為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的負責人,我們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共同主辦這次的研討會,這是哈佛大學第一次舉辦,類似的研討會 為表彰證嚴上人,弘揚佛教理念,以及對當代社會的貢獻。」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 李嘉倫:「我今天來這裡參與了,這場精彩的研討會,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學者 研究人員 志工聚在一起,來討論慈濟所做的重要事情,並以學術的方式進行論述。」

倫敦大學漢傳佛教副教授 史芬妮:「能以英文和中文的論文,讓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的學者,能一起研究證嚴上人,真是太棒了。」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精實企畫室主任 黃思浩:「今天正式揭幕的是慈濟,第九屆全球共善學思會,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研討會,德宸法師代表證嚴上人出席。」

靜思精舍 德宸法師:「非常非常感恩,今天有這樣的殊勝因緣,代表上人來到了全美,其實是全世界最高的學術殿堂,與會發表論文的學者,在當代佛教相關領域的研究,具國際影響力 慈濟有幸成為,諸位學者研究的對象,是對慈濟人在全球,投入慈善工作的肯定,我是抱著非常非常戒慎虔誠,還有一分感恩的心。」

「慈善行動只是給予捐贈的行為,然而慈善事業是攸關,(對社會問題的)行動和改變。」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 李嘉倫:「我從事慈善幾十年了,我發現在英語系國家中,對於慈善事業和慈善行動之間,有著有趣的區別,慈善事業經常會被我們用在,大額捐贈的男性的身上,慈善行動往往會,被聯繫為女性組織 這太不合理了,男性和女性都可以做慈善行動,男性和女性都可以開展慈善事業,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個詞,變成了有性別區分的字,兩者不僅是互補的,而且實際上密不可分。」

倫敦大學漢傳佛教副教授 史芬妮:「我學到了很多,最初的那篇關於性別語言的論文,真的讓我反思,我們在學術討論的時候,所用到一些分類。」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 李嘉倫:「論述這個主題,在證嚴上人思想的研討會中,是很讓人激動的,因證嚴上人本身並沒有,將自己看做是有性別區別的個體,慈濟所做的事情是無性別區分的,他們將男性和女性中,最好的品格相融結合,創造了一種無性別區分的,充滿慈悲的奉獻模式。」

「每年有超過8060億的動物被殺害,我想弄清楚這代表什麼意義,以及為什麼素食是核心理念。」

哈佛大學中國藝術實驗室創辦人 汪悅進:「慈濟發源於亞洲,但其願景放眼全球,它努力和其他文化,和其他文明對話,並希望能夠找到彼此的共同點。」

倫敦大學漢傳佛教副教授 史芬妮:「我第一次聽說慈濟是在1998年, 當時我正在準備我的研究生論文, 是關於台灣佛教界比丘尼的研究,然後我決定聚焦於,證嚴上人闡述佛教的方式,有一種方式 是他不使用語言,將其轉化成為手語演繹,因為當你參加手語演繹的時候,你就是團隊一分子融入了經藏中,對我來說有趣的是他,論述佛法的方式 不是直接講佛法,這樣可以吸引很多非佛教徒進來。」

「我不是佛教徒,你們邀請我 說明了慈濟有勇氣,以及慈濟真的很想聽聽,外界的聲音。」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 李嘉倫:「我們要做的是持續地互相學習,我們應該跨越東西方的分別,在一個充滿慈悲的瞬間,將全世界融為一體。」

靜思精舍 德宸法師:「事實上 這樣子一個研究,如果是每一個人可以更了解,更知道從外界專家學者,(如何)看慈濟肯定慈濟,那我相信這樣子一個,傳播力量是會更大的。」

「感恩大家。」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靜思精舍法師 走訪核桃教育園區
台灣關懷團訪美 凝聚傳法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