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鏡裡看羅剎海市

(圖/新浪網)
(圖/新浪網)

大陸創作歌手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最近火爆全網,風靡華人世界,據稱至今播放量已近百億,各種解析、議論的視頻、文章不計其數,堪稱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的「現象級」神作。從7月19日刀郎發出他的新曲〈羅剎海市〉迄今20天,該作有多紅、為什麼紅、到底影射反諷的對象是什麼?在一片讚頌稱道聲中,應該也到了一個值得反思的階段了。

〈羅剎海市〉的寓意可用「以醜為美、黑白顛倒」8個字概括。先說其有多紅。以我在網上的統計歸整,被批判影響的從中國的流行音樂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面,到國際政治,甚至連佛理都被扯進去,幾乎無所不包(如「又鳥」指的是美國國鳥白頭鷹、「馬戶」是美國民主黨的吉祥物驢子等)。

在漫天席地的各種評述中,當然不乏真知灼見,可也有頗多是為蹭流量、過度解讀,或對號入座、牽強附會,而根據原曲與作者這麼龐大的各種「再創作」,絕對可以衍伸出一門「刀郎學」,有些甚至比原作寓意更精彩。其實刀郎至今「讓子彈飛」未作回應,這既是智慧,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他又如何能令這麼多刀迷失望呢?只是苦了刀郎至此「封神」後,下一張專輯他將如何升級呢?

再說此歌為什麼紅。因為此歌既反諷了人性矛盾的共通性,也具備了穿透人心的特殊性,前者是古已有之、於今尤烈,更是中外皆然;所以幾乎在任何國家、社會、層面,都可以找到套用的現象與例子,讓人心有戚戚焉。

而刀郎在10年前就曾爆紅過,又曾被大陸流行樂界大腕打壓過,屬於「哥雖已退出江湖,但江湖依然有哥的傳說」,因此他一復出推出新曲,立刻就被網民傳為復仇爽作;引發關注渲染後,音樂、文化、媒體專業人士發現此歌大有名堂,跟著加入,在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相互哄抬下,終於形成大爆發風潮。

至於這歌好聽嗎?似乎已不是重點。如果聽過刀郎當年的〈2002的那一場雪〉、〈衝動的懲罰〉、〈西海情歌〉、〈披著羊皮的狼〉等情歌,大眾應會覺得現在的〈羅剎海市〉雖內涵提高了兩個檔次,但絕對沒有以前那麼順耳好唱。可現在有了深入的解說和傳誦,加上刀狼魔性般的嘶吼唱腔,儘管乍聽不好聽,一聽再聽就覺得越聽越好聽,這就是網路傳播的魔力。

〈羅剎海市〉現在已被提升到政治批判的層面,被視為是對大陸政經社會苦悶與壓抑的宣洩,但大陸官媒至今不僅很識相地未予封禁,還曾正面肯定此歌的教化意義,未來如何演變,頗值玩味。在台灣這歌其實沒那麼紅,這當然是在多年「去中化」的影響下,此歌的寓意、風格已無法打動台灣人心。

但台灣的「又鳥馬戶」可一點都不少,廟堂之上,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的雙標嘴臉;滿嘴民主自由,實則封媒體、打壓言論自由;口說為國為民,實則貪腐濫權;假學歷、假論文,小三劈腿、性騷屢見不鮮;說抓假訊息,實則政府不斷說謊,自己才是製造假訊息的源頭…哈哈鏡裡看〈羅剎海市〉,能不哭著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