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國畫作者:邢萬齡,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監事、臺灣港澳台美協顧問。
國畫作者:邢萬齡,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監事、臺灣港澳台美協顧問。

▲國畫作者:邢萬齡,職業畫家。中國美術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監事、臺灣港澳台美協顧問。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出自為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錢塘湖:即杭州西湖。這兩句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西湖早春的嫵媚和生機:「亂花」、「淺草」分別表現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漸欲」、「才能」表現了春天的發展變化,這些詞語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詩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八二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曆元年(八二五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這首《錢塘湖春行》寫於長慶三、四年(八二三、八二四年)間的春天。


詩詞原文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逐句釋義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低垂,同湖面上連成一片。幾只早來的黃鶯爭相飛往嚮陽的樹木,誰家新飛來的燕子為築巢銜春泥。紛繁的花朵漸漸開放使人眼花繚亂,淺淺的青草剛剛夠上遮沒馬蹄。湖東景色最為可愛,令人流連忘返,最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西湖美景的名篇。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緻閒情。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

景中寄情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它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託在景色中,詩中字裡行間流露著喜悅輕鬆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遊行的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春水初漲,遠望與岸齊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孤山寺」和「賈亭」兩個地名連用,顯示出一種動感,說明作者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麼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作者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

頷聯和頸聯這兩聯細緻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作者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略寫作者最愛的湖東白沙堤。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敬仰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


詩人簡介

白居易(七七二至八四六年),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大曆七年(七七二年)正月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六年(八○○年)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傳世。《全唐詩》編其詩三十九卷,收錄其詩作兩千六百四十二首。(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