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

▲作者:林錦芳一九六二年出生於河南,現居台北市。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前理監事、曾擔任台灣美姿禮儀造型協會專業講師顧問、國際整體形象造型設計。二○二一年作品參加國際藝術聯展、二○二二年四月作品刊登於中國美術新雜誌。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出自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的五言律詩《過香積寺》。此句為作品頷聯,釋義為:由數里雲峰、古木無徑的深山之中,作者依靠古剎鐘聲的導引召喚,尋找香積寺。

詩作背景

香積寺,唐代寺院,一說在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廢。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穴寺,唐時稱香積寺。《唐詩三百首》和《千家詩》皆收錄《過香積寺》。

詩詞原文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逐句釋義

不知道香積寺在哪裡,走了幾里路見到山峰雲霧繚繞。古木參天沒有人走的路徑,深山裡何處傳來了寺廟的鐘聲。山泉流過高險的山石發出幽咽的聲音,深山青松蔥郁,連照到松樹上的日光也有寒意。黃昏時潭中(應有毒龍,然而現在)空無所有,可見高僧安禪可以制伏毒龍。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龍的故事。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紀遊詩,也是一首禪詩。此詩意在寫山寺,但並不正面描摹,而側寫周圍景物,來烘托映襯山寺之幽勝。最後看到深潭已空,想必毒龍已制,不覺又悟禪理之高深。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思奇妙、鍊字精巧,其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來被譽為鍊字典範。

首聯「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作者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見出作者的洒脫不羈。因為「不知」,詩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行不數里就進入白雲繚繞的山峰之下。「數里入雲峰」正面寫人入雲峰,實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雲封霧罩,香積寺之幽遠可想而知矣。

頷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說山間古木森森,人跡罕見,正在迷惑遲疑間,不知從哪裡傳來了悠揚的鐘聲。「何處鍾」承首句「不知香積寺」而來,正因為作者不知寺院在何處,所以也就不知道鐘聲來自何方。但這只是當時瞬間感受的實錄,事實上,作者由數里雲峰、古木無徑的深山之中,最後找到香積寺,還是依靠這古剎鐘聲的導引召喚。只不過作者將緣鍾覓寺的情節省略掉了,集中而突出地表現山行中剎那間的感受。

頸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這兩句都是倒裝句,意思是說山泉因受到高險石頭的阻擋,發出低沉的響聲;深山松林一片蔥郁,氣候陰涼,就連那照在青松上的陽光也給人寒冷的感覺。「咽」與「冷」極傳神,見用字之妙。寫泉聲著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繪日色用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這就是前人常說的「詩眼」。

尾聯「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是說深潭本是毒龍潛居的地方,傍晚我見到潭中已空,想必毒龍已被高僧制服了。「安禪」,指佛教徒坐禪時心神安定,別無他念,一心向佛。「毒龍」,指俗人的邪思妄想。末兩句借用佛典,表明聞法悟道後身心晏然,入于禪定,降伏妄想之意。

此詩採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雲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後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這首詩的前六句純乎寫景,然無一處不透露詩人的心情,可以說,王維是把「晚年惟好靜」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後「安禪制毒龍」,便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