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出自唐代詩人崔顥所作的七言律詩《黃鶴樓》,黃鶴樓:古代名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南齊書·州郡志下》:「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鵠過此上也。」


詩作背景

黃鶴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對岸的龜山。該樓歷代屢毀屢建,一八八四年最後一次焚毀,一九八五年在蛇山的高觀山西坡重建。

詩詞原文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逐句釋義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百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晴朗的陽光照耀著江面,(登樓隔江相望)漢陽的樹木清晰可數。鸚鵡洲(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上草木茂盛。日近黃昏,(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弔古懷鄉之作,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是說,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作者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作者心裡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說,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百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抒發了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何處是」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白雲」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歎喟。「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千載」和「空悠悠」,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愁。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和「空餘黃鶴樓」,轉而寫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芳草:香草。《楚辭·招隱士》云:「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古詩詞中,芳草萋萋往往引遊子之思。

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是說,日近黃昏,眺望遠方,我的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太陽落山,鳥要歸巢,船要歸航,然而天下遊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詩作以一「愁」收篇,表達了日暮時分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詩篇所展現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