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作者:陳逢顯。陳逢顯毫芒雕刻館館長。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出自宋代詩人程顥所作的七言絕句《春日偶成》,偶成:偶然寫成。武漢大學教授沈祥源評價這首詩語言簡潔樸素,如同談心,初讀覺得平淡無奇;但反復咀嚼,便能從平淡中尋出深意的詩味來。理學家所說的「心便是天」的哲理和「心氣和平」的養性之道,竟然與詩的藝術境界如此合拍,實為巧奪天工之作。


詩作背景

這首詩是程顥任陝西鄠縣(今西安市鄠邑區)主簿時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所作。


詩詞原文

春日偶成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逐句釋義

雲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我)穿行於花柳之間來到了前面的河邊。旁人不知道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說我偷閒學(那些到處游蕩的)少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詩。描寫了春天郊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

前兩句「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細細品味,卻有幾層意思在其中。其一,寫自己春遊所見、所感。雲淡風輕,傍花隨柳,到處是豔美的鮮花,裊娜多姿的綠柳,可謂「人在圖畫中」。其二,著重寫自己留連忘返的心情。這種心情主要是通過「近午天」、「過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的。所謂「近午天」,並不是說自己時至中午才出來游春,而是用「近」來強調自己只顧春遊忘了時間。同樣,「過前川」也並不僅僅是簡單地描寫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況,而是用「過」來強調自己在春花綠柳的伴隨下「過」了前面的河流才發現自己只顧游春,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很遠很遠。這兩句詩儘管描寫的只是雲風花柳等自然景觀和作者喜愛牠們的心情,但其中更隱括著一種作者忘世脫俗的高稚情調。

後兩句「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是說旁人不知道此時此刻我內心的快樂,說我偷閒學那些到處游蕩的少年。「將謂偷閒學少年」含有「時人」所不能理解的意思,也表現出了作者樂在其中,孤芳自賞的高雅。

全詩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性格色彩,也表現了一種閒適恬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