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天下不亂的「毒士」賈詡,其實是保護漢獻帝的忠臣

雖然賈詡在三國時代名氣很大,後人也多有推崇,但因為多次換主,加上間接造成長安被軍閥蹂躝,被很多人評為唯恐天下不亂的「毒士」,認為他是個為了謀求前途而不擇手段的人。其實這誤會大了,詳看正史就會發現賈詡不僅不如大家所想的那麼狠毒,還是個忠臣。

 

那為何賈詡換那麼多主子?

 

賈詡雖然換了很多主人,但細看緣由就知道他不是呂布那一類的人物。賈詡先從董卓,董卓入洛陽後在其女婿牛輔帳下守陝地;董卓、牛輔死後,賈詡當然投靠董卓軍的李傕、郭汜等人。後來這群軍閥在長安亂搞,賈詡屢勸不聽,加上賈詡想保護的漢獻帝逃出長安,於是改從同鄉人段煨。

 

賈詡的名氣很大,段煨表面禮遇,卻想暗害他;於是善於識人的賈詡跑去投張繡,後來張繡報復佔有其叔母的曹操,殺了曹操長子曹昂跟愛將典韋,而爆怒的曹操也拿不下有賈詡輔助的張繡。最後是賈詡看清大勢,幫小小軍閥張繡做出決定,棄袁紹就曹操,結果一如賈詡所料,曹操盡棄前嫌重用張繡,而賈詡成為曹操的重要謀臣。

 

一連串的換主過程中,唯一有爭議的只有勸張繡投曹操的這個決定,但也只是有爭議而已,至少表面看起來對舊主張繡來說是有利的,後來張繡在曹操帳下因戰功不斷受賞加封。

 

 

禍連長安也非賈詡原意

 

賈詡一生最大的汙點是獻計叫李傕、郭汜回攻呂布、王允,最後導致王都長安被這些軍閥蹂躪。但當時實為不得已,董卓、牛輔死後,長安政權想要盡誅涼洲人(即董卓一行人),在這個情勢下,身為涼州人的賈詡只能行險,建議涼州軍閥別急著逃,試著拼死一搏。

 

陳壽在《三國志》中寫道:「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閒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涼州軍閥奪下長安後,雖然賈詡有撥雲見日的大功,卻推卻封侯、錄尚書事(可視為宰相)等酬庸,而且不斷勸說李傕、郭汜等人別造次,也調和得當;可惜賈詡母喪歸家後李郭等人還是鬥了起來,禍連長安。陳壽寫:「(賈詡)會母喪去官,拜光祿大夫。傕、汜等鬥長安中。」

 

賈詡回來後不斷補救局勢,但涼州軍閥越鬥越凶,賈詡在漢獻帝逃出長安後終於棄李郭等人而去。

 

賈詡力勸軍閥不可挾天子

 

雖然為《三國志》做註的裴松之不欣賞賈詡,仍引了《漢獻帝記》替他在正史中留下四件善舉:

 

1.郭汜、樊稠與傕互相違戾,欲鬥者數矣。詡輒以道理責之,頗受詡言。

 

2.傕等與詡議,迎天子置其營中。詡曰:「不可。脅天子,非義也。」傕不聽。張繡謂詡曰:「此中不可久處,君胡不去?」詡曰:「吾受國恩,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3.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綵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4.天子既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衛尉周忠、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所謂賈詡「毒士」,這是沒看到他性恪中的光輝之處,何況跟李傕這些燒殺擄掠不眨眼的軍閥講大道理多少有性命之憂。

 

很多人不知道賈詡力勸李傕等人不可挾天子這件事,且當他有出逃的機會時,還很講義氣地留在軍閥身邊力圖保護漢獻帝。荀彧因為一生忠於漢室被許多人稱讚,但建議挾天下以令諸候的人之中就有荀彧。

 

當然,時局不同、事有非常,不能單以挾天子一事來判荀、賈高下;只是說,如果荀彧因為晚年力勸曹操不可稱帝就留得清名,那賈詡處於危亂中保護漢獻帝也有資格得到讚許,而非過多的求全之毁。

 

(首圖為賈詡畫像;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