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碼頭岸電設施「零起步」記者環團實測郵輪停泊二氧化氮升近三倍

【本文獲《誌》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啟德碼頭發展郵輪旅遊產品、強化周邊配套,提升碼頭的競爭力,事實上碼頭的污染情況並不理想,就減排方面,政府只為郵輪燃料含硫量設限,或依賴船舶設洗滌器,兩種方法對於減排也是治標不治本,亦落後內地與其他先進國家。當全球的碼頭加建岸電設備減排,響應大潮流,全球可使用岸電的郵輪由2015年16%已升至2022年四成,惟香港政府仍然「零」起步,其競爭力成疑。

《誌 HKFEATURE》記者11月聯同「健康空氣行動」到郵輪碼頭檢測空氣污染水平,發現郵輪停泊時,空氣中的二氧化氮(NO2)濃度上升了約2.9倍。一同測試的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Patrick說:「雖然遠洋船來到香港要泊岸轉油,就只能控制硫,而沒有控制其他空氣污染物。」長遠而言,污染問題會影響鄰近的兒童醫院。

今年3月,隨着防疫措施放寛,啟德郵輪碼頭重新投入運作,平均每星期有兩至三艘郵輪到港停泊。停泊時,由於要供電予船上活動,郵輪繼續以燃油發電,從煙囪排出灰黄廢氣。雖然政府已於2015年規定遠洋船要「泊岸轉油」,即靠泊時轉用含硫量少於0.5%的燃油,但實施政策以來,除了二氧化硫(SO2)以外便無法減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記者向環境及生態局重提有關2015年的岸電可行性研究文件,局方重提船隻安裝洗滌器(廢氣清洗系統)減排,並強調「必須實施措施以避免於香港水域內排放廢氣清洗系統的洗滌水」,及後局方回應「已決定為啟德郵輪碼頭設置岸電設施展開相關技術研究工作」,將重新展開有關岸電的研究工作。

至於2012年投得啟德碼頭營運權的Worldwide Cruise Terminals Consortium (WCT)回覆本刊指,「正在密切關注世界各地岸電技術的發展,若特區政府在碼頭採用新的環保方案及倡議,將全力支持。」(政府回應見另稿

郵輪停泊時污染升近三倍 兒童健康風險尤甚

郵輪碼頭的1.5公里距離內,有一橋之隔的香港兒童醫院,以及市民假日休憩熱點觀塘海濱公園。「健康空氣行動」以上述兩處及郵輪碼頭天台為監測點,在11月7日和8日的同樣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1時),收集分別沒有船隻及船隻泊岸的污染水平。

健康空氣行動Patrick認為,政府應增設空氣質素監測點,才有充足的數據研究污染源頭,但碼頭附近就只有觀塘一個一般監測站,「如果一日沒監測點,市民是蒙在鼓裏。」(吳綽詩攝)
健康空氣行動Patrick認為,政府應增設空氣質素監測點,才有充足的數據研究污染源頭,但碼頭附近就只有觀塘一個一般監測站,「如果一日沒監測點,市民是蒙在鼓裏。」(吳綽詩攝)

11月8日,以香港作為母港的「世界名勝壹號」到港停泊六小時。當日約6時,船隻從維港緩緩駛進時,兩個煙囪噴氣;約半個鐘後到達泊岸,改為一個煙囪持續噴出氣體,呈灰黄色,Patrick估計這代表氣體含氮及硫等污染物。

11月7日及11月8日 11:00至13:00的平均二氧化氮(NO2)濃度
11月7日及11月8日 11:00至13:00的平均二氧化氮(NO2)濃度

郵輪靠岸後,啟德碼頭天台的二氧化氮(NO2)明顯上升,平均濃度達15.1μg/m3(微克/立方米),是抵達前的1.5倍;而當日上午11時至下午1時的平均二氧化氮濃度更再上升至96.1μg/m3,是前一日無船時所測的2.9倍。

11月7日及8日,健康空氣行動在啟德郵輪碼頭天台、香港兒童醫院及觀塘海濱公園擺放檢測儀器,同步錄取兩個小時的數據。儀器每分鐘錄取一個數字,其後計算出平均二氧化氮濃度。(吳綽詩攝)
11月7日及8日,健康空氣行動在啟德郵輪碼頭天台、香港兒童醫院及觀塘海濱公園擺放檢測儀器,同步錄取兩個小時的數據。儀器每分鐘錄取一個數字,其後計算出平均二氧化氮濃度。(吳綽詩攝)

至於另外兩個監測點,有郵輪停泊當日,觀塘海濱公園的二氧化氮濃度稍上升至96.9μg/m3,比前一日高廿幾微克;而兒童醫院的二氧化氮濃度則保持相若。Patrick認為,這是因為兩個監測點本身的污染水平已經高,車流繁多,醫院附近亦有大量工作船,但數據已足以反映郵輪排出的廢氣是其中一個污染源,對九龍東市民構成健康風險。

今年施政報告提及要加大力度發展郵輪旅遊,並於明年公布計劃。Patrick認為,啟德不單是旅遊區,隨着新樓宇落成亦將會成為住宅區,還有跑道公園等休憩設施,無論對遊客或市民,污染帶來的健康風險都是不容忽視的:「這是額外有個海上發電廠駛過來噴黑煙,見到都驚啦。」

郵輪泊岸後,旅客陸續準備上岸,而排氣的煙囪也由二減為一。(吳綽詩攝)
郵輪泊岸後,旅客陸續準備上岸,而排氣的煙囪也由二減為一。(吳綽詩攝)

Patrick解釋,郵輪排出的二氧化氮、可吸入懸浮粒子等污染物,會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更影響心理健康、認知和學習能力。他更擔心污染影響鄰近兒童醫院,尤其對有長期病患的小朋友是額外風險,「這是影響一世的。如果肺功能受影響,其發展永遠都會與一般人有差距,成世肺功能都會較弱,這是不公平的。」

岸電爭議屬「雞先定蛋先」

《2025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的諮詢文件提出,短期內擬收緊遠洋船燃油的含硫量上限至0.1%,而待研究的長期措施就包括使用液化天然氣等新能源,以及郵輪碼頭的岸電使用。

岸電,即郵輪停泊後接駁岸上的供電設施,郵輪和碼頭都須有相應配套才能使用。早在2013年,環保署已就提供岸電設施進行技術可行性研究,政府亦已預留安裝位置,但最後考慮到成本效益,決定擱置計劃。當時估計造價是3億1,500萬元,而每年經費是1,400萬元,可使用岸電的船隻則佔總停泊船次約10%。

曾參與爭取岸電的Patrick認為,十年過去,政府應重新審視岸電這一選項:「對比其他香港的大白象工程,在這裏建岸電、維持每年一個費用,是否真的說不過去?」

雖然目前岸電仍未算普及,但Patrick認為這是「雞先定蛋先」的問題:當愈來愈多港口有岸電,製造商和船公司也會有更大誘因。他說,如果十年前裝了岸電,今日郵輪來到香港就多個選擇,船公司或會派具備相應配套的郵輪,至少減低一部分排放。而對比氫、阿摩尼亞(氨)這些綠色能源,目前岸電也是較成熟的技術。「香港如果要做國際船運中心,這是其中一個我們可以做Leader的位。」

既然政府要發展啟德,近年又提倡綠色旅遊,Patrick認為應找出啟德一帶的污染源,對症下藥,無論裝岸電與否,重點是正視郵輪排放的問題,「在郵輪旅遊計劃上,怎樣做到綠色旅遊,為香港社區添價值,我覺得是一個較有前瞻性的政府應負的責任。」

郵輪靠岸後,當日廢氣主要吹向土瓜灣避風塘及紅磡一帶。Patrick指,視乎風向等天氣因素,污染物的累積及擴散速度都會變化,因此或對九龍東以外地區也有影響,但污染主要累積在郵輪碼頭、九龍東一帶。(吳綽詩攝)
郵輪靠岸後,當日廢氣主要吹向土瓜灣避風塘及紅磡一帶。Patrick指,視乎風向等天氣因素,污染物的累積及擴散速度都會變化,因此或對九龍東以外地區也有影響,但污染主要累積在郵輪碼頭、九龍東一帶。(吳綽詩攝)

綠惜地球:岸電已是國際趨勢 政府仍未起步失良機

去年(2022年),歐美、日韓等國家共23個港口承諾最遲會在2028年安裝岸電設施。今年8月,中國交通運輸部要求天津、上海等11個省份的主要港口安裝岸電,目標在2025年前完成。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Steven認為這反映了岸電使用是大勢所趨,甚至有利於旅遊業發展,「以前不裝岸電可能是失策,現在不裝是失機。」

今年內訪港而可使用岸電的郵輪,均來自歐洲郵輪公司,有十班船次。Steven指,歐盟的環境法規特別嚴謹,加上有環境社會及管治投資(ESG),郵輪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會更願意安裝岸電,「很多郵輪公司在歐美上市,它需要將報告呈交給監管當局及投資者,公開閱讀。如在環境方面表現差勁,投資者未必願意投資,對商譽都未必有幫助。」因此,具岸電配套的郵輪也會傾向選擇有岸電設施的港口作航點,證明環境表現良好,「如果可用岸電的郵輪停泊卻繼續噴煙,郵輪公司便自打嘴巴。」

11月8日約6時,郵輪沿維港從東面駛進,當日風向可見廢氣主要吹向對岸北角一帶。(吳綽詩攝)
11月8日約6時,郵輪沿維港從東面駛進,當日風向可見廢氣主要吹向對岸北角一帶。(吳綽詩攝)

岸電使用能減低幾多排放?以西雅圖港為例,它有兩個停泊位提供岸電,2022年,每艘接駁岸電的船隻所減低的排放,相等於往返西雅圖與紐約30次的平均排放。

如果香港仍然不裝設岸電,Steven估計一些走「低污染航線」的郵輪就不會選擇到訪香港。他想像自己是旅客的話,也不會只想遊覽幾個航點或只來香港,「坐郵輪都會想去多些地方,例如去香港,之後去上海、台灣高雄港、越南下龍灣,如果因岸電限制了航點,對旅遊沒有好處。」

Steven認為,若果裝設岸電,郵輪以及岸邊的空氣較清新,旅客體驗以致對城市的印象也會正面些,「靠岸後可能都會留在船上游水,如果船繼續噴黑煙,佢自己咪食晒。」

十年前否決岸電 加裝洗滌器將污染轉嫁海洋

早於10年前,已有提出岸電的聲音,當時政府研究可行性,最後環保署預計郵輪公司會將郵輪加裝洗滌器減排,因而使用岸電的意欲不大。事實上,近年不少船舶確實因其低成本安裝洗滌器,代替轉用低硫燃油,但污染物並沒有因此消失,只是廢氣變成廢水,由空氣污染轉移至大海。

洗滌器加裝在排氣管裏,船隻抽取海水用以過濾廢氣,廢氣被「淨化」後排出,但海水就被污染後回歸大海,根據 icct (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Clean Transportation) 研究,估計經洗水滌器排出大海的污水每年有近100億噸,約八成排放在離岸200海里內,主要在熱門航點,包括波羅的海、北海、地中海、馬六甲海峽和加勒比海。

據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報道,污水的酸度比海水高出十萬倍,更含重金屬,以及導致鯨魚患癌及損害其生殖功能的多環芳香烴。Steven擔心這會破壞海洋生態,「視乎隻船駛到哪裏,如果是生態敏感地區就糟了。」icct 估計,每年有6.65億噸洗滌器污水排至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所界定的「特別敏感海域」(Particular Sensitive Sea Areas),當中有5%污水排放在大堡礁,已經是3,200萬噸。

「岸電欠缺市場需求的說法是推卸責任」

2022年提供全球擁有岸電設施的港口只有22個,只全球不足2%,但可使用岸電的郵輪已大幅增加。對比2015年只有16%郵輪有岸電配套,國際郵輪協會稱現時比例已增至四成郵輪。Steven認為,岸電能否普及,要看郵輪公司和港口的配合,十年前政府指船公司欠缺誘因,他批評這說法是推卸責任給船公司。更何況,今日使用岸電已經成為「綠色投資」的賣點,「如果繼續用油,都會畀人覺得太弱。」

全球可使用岸電的郵輪佔比
全球可使用岸電的郵輪佔比

Steven形容,今日岸電的市場狀況有如幾年前的電動車市場,以前也不會想像到電動車會由幾千輛增加至目前的4萬多輛。「現在普及率是低,但不少國家已經承諾,打了開口炮,所以情況(相比十年前)很不同。」

環保及生態局於周二(19日)回覆本刊指:「政府一直密切留意世界各地在郵輪安裝使用岸電系統方面的發展。我們注意到個別國際郵輪公司陸續為其未來數年落成的新郵輪和現有郵輪設置岸電系統。考慮到相關發展,旅遊事務署在環境及生態局支持下已決定為啟德郵輪碼頭設置岸電設施展開相關技術研究工作,並已在10月下旬在香港舉行的亞太郵輪大會(Seatrade Cruise Asia Pacific)作出有關公布。 」

本刊向旅遊事務署求證有關「公布」詳情,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於周三(20日)回覆指「Speech by SCST at opening session of Seatrade Cruise Asia Pacific 2023 (English only)」,上述演辭出自10月25日亞太郵輪大會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的演說。楊局長當日在席上分享疫後今年11月至明年(2024年)估計有135艘船停泊,在結尾提及「明年秋季首艘以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遊輪在香港靠泊」有關環保的願景,當中只有一句「We have also reactivated the study on installation of on-shore power system in the Kai Tak Cruise Terminal.(我們也重新啟動在啟德郵輪碼頭安裝岸上電力系統的研究)。」涉及岸電的環保政策。有關內容獲Seatrade Cruise News 於10月25日轉載,報道中亦只有楊局長一句話「我們亦重新啟動在啟德郵輪碼頭安裝岸上電力系統的研究」,並無其他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