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零碎時間 上班族也能規律運動

國內規律運動比例最低以45至49歲男性及40至44歲女性最嚴重,這些人是國家經濟生產主力,卻也是可以動卻沒有動的族群,如不想辦法促進運動,10至20年後恐成為國家的長照負擔。(鄧博仁攝)
國內規律運動比例最低以45至49歲男性及40至44歲女性最嚴重,這些人是國家經濟生產主力,卻也是可以動卻沒有動的族群,如不想辦法促進運動,10至20年後恐成為國家的長照負擔。(鄧博仁攝)

上班族運動量不足,往往會歸咎於工作忙碌、照顧小孩及家庭等因素,但這些理由在資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眼中都不成立,他認為即使是簡單的呼吸訓練,都能稱之為「運動」,因此只要善用任何零碎的工作空檔,上班族還是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簡文仁曾任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對於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以及中風復健、痠痛治療、運動養生等都有豐富經驗。他認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得先牢記四口訣,首先要發自內心認識運動的好處,其次是用簡單的方式運動,接著為享受運動的感覺,最後才能見證運動的效果。

簡文仁提到,很多人會把運動想的很複雜,認為一定要到健身房、運動場,甚至是換好裝備才能開始運動,但其實運動就是有意識的控制動作,因此很多都能在辦公室進行,例如花個3至5分鐘的空檔在座位上進行幾個呼吸訓練,或是有意識的伸懶腰等,都能帶來不錯的運動效果。

而在家中,即使是在看電視,也能站著進行抬腿、踏步等動作,如強度不足也可改為原地跳躍,甚至是下班途中也能透過走路來進行訓練。簡文仁說,這些動作必須是透過大腦思考後進行才有效果,例如步行速度、間距的調整,都會影響到運動的強度。

除上班族缺乏運動外,簡文仁表示,行動不便,甚至失智症病患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雖說輪椅族不能跑跳,但仍能進行手部運動,例如將雙手向後仰往天朝拜,之後慢慢彎腰碰地,不僅能訓練到上肢,也能增強核心肌力;失智症病患則可透過反射性的互動達到運動效果。

簡文仁強調,運動可以很複雜,當然也能個人化,如要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運動變的簡單,因此不分年齡、性別都能享受運動的樂趣,這就是國外行之有年的適應體育觀念,因此忙碌的上班族,別再以工作、家務為由推託,「唯有起頭,將來才能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