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續作再製笑料番外篇】她為戲做蘭花產業田調 竟成功讓「台灣阿嬤」後代懷孕

製作人陳慧玲與蘭花達人學習蝴蝶蘭育種。(陳慧玲提供)
製作人陳慧玲與蘭花達人學習蝴蝶蘭育種。(陳慧玲提供)

4年前,製作人陳慧玲推出以家庭生活融合鳳梨酥產業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探討在地產業傳承議題受到觀眾迴響,第二季與編劇溫怡惠改鎖定台南蘭花產業,透過劇情呈現台灣花農堅毅打拚的精神。

半年田調期間,陳慧玲首先拜訪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台灣蘭協):「理事長還熱情介紹當年荷蘭總理來訪時坐過的位置。」陳慧玲感嘆道:「當年因為外國貴賓來訪取經,農民熱情送出蘭花苗和種子,國際公司憑藉商業頭腦在全世界圈地大量種植,每天透過空運把蘭花帶進荷蘭,讓荷蘭的蘭花產業成為世界第一。」言談中透露台灣蘭花產業面臨的困境。

育種後的大白花蝴蝶蘭(左圖)被標上陳慧玲名字。受孕後的蘭形成豆莢(右圖)。(陳慧玲提供)
育種後的大白花蝴蝶蘭(左圖)被標上陳慧玲名字。受孕後的蘭形成豆莢(右圖)。(陳慧玲提供)

她陸續拜訪拖鞋蘭、蝴蝶蘭達人,並在80歲大白花蝴蝶蘭育種老師李定雄介紹下認識舊學名「Phalaenopsis Amabilis var. Formosana」的台灣原生白蝴蝶蘭,因Amabilis前兩音節似台語發音「阿嬤」,俗稱「台灣阿嬤」,讓陳慧玲與溫怡惠眼睛一亮,得到續集創作啟發。

陳慧玲家中珍藏的台灣阿嬤蘭花。(陳慧玲提供)
陳慧玲家中珍藏的台灣阿嬤蘭花。(陳慧玲提供)

平日就喜歡「拈花惹草」的陳慧玲,從育種、培苗開始學起,深入了解產業運作與相關知識,田調學習過程也成為編劇的珍貴素材。鍾欣凌興奮地說:「她是綠手指,什麼植物在她手上都能養得很好。我也是因為拍戲才知道,原來蘭嶼就是因為盛產蝴蝶蘭而得名。」

編劇溫怡惠(右起)與陳慧玲在台南田調半年,向80歲蘭花育種老師李定雄學習。(陳慧玲提供)
編劇溫怡惠(右起)與陳慧玲在台南田調半年,向80歲蘭花育種老師李定雄學習。(陳慧玲提供)

陳慧玲另一項收獲就是讓台灣阿嬤後代、大白花蝴蝶蘭成功受孕。她開心表示:「很多人拜訪老師學育種,老師也樂意傳授,但只有3個人成功讓蘭花受孕。一位是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另一位是印尼副總統夫人,第3個就是我!」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我的婆婆2》呈現蘭花產業精神 家庭喜劇融入議題再製笑料
【喜劇續作再製笑料番外篇】台灣買花人均偏低 《我的婆婆2》期盼帶動買花潮
【喜劇續作再製笑料番外篇】洪都拉斯佛系接演火寮一哥 被問#MeToo這樣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