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會臉紅其實不是代謝好 台灣有高達一半人基因有缺陷 無法喝酒

台灣將近一半人口有基因缺陷,是無法喝酒的,酒精不耐症比率高居全球之冠,偏偏台灣男性與喝酒有關的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比例都是世界第一。

喝酒臉紅不是代謝好,是有基因缺陷,不能喝啊!飯桌上,愈來愈常聽到喝酒非好事的觀念,打破過去台灣人的飲酒刻板印象。

「酒精不耐症」是什麼?這是一種先天的基因缺陷,導致人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2),無法正常代謝酒精轉化成的乙醛。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一級致癌物,若累積體內將大幅提高罹癌風險,特別是口腔癌、食道癌、乳癌、胃癌等。

根據估計,全球共有5億6千萬亞洲人帶有酒精不耐症,台灣就有45%的人有酒精不耐症,比例為全球之冠。如何喚起社會重視,是當今重要公衛課題。

根據最新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酒精和健康年報(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全球每年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平均每6分鐘就有1人因酒精使用而死亡。其中,酒精產生的乙醛是導致口腔癌、食道癌的重要因子。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壯年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是世界第一,每年全國有3000人死於此癌。喝酒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機率增加10倍,抽菸18倍,嚼檳榔28倍,3個習慣都有則是增加123倍。

不只口腔癌,早在90年代的日本,醫生就觀察到很多食道癌病人都有喝酒習慣,且喝酒會臉紅,但還不了解之中的機轉。

2008年美國《科學(Science)》期刋發表的文章中報導乙醛去氫酶這個基因,在心肌梗塞時自我保護扮演重要角色。當心臟在缺氧狀況會產生醛類,就需要乙醛去氫酶分解,來保護心臟。

而缺乏乙醛去氫酶,同樣不能代謝酒精產生的乙醛,命名為「酒精不耐症」。估計全球中缺乏這型基因的人,以亞洲地區為多,台灣人有的比例是全球之冠,高達45%,勝於新加坡40%、日本30%、韓國25%。

然而問為什麼喝酒會臉紅,很多人都回「是因為代謝比較好,肝比較好阿!」不少專家也會鼓勵小酌兩杯,有助健康。

東方文化的中國、日本普遍都有這樣的錯誤觀念,上一代教下一代,這讓我決定應該要有人出來宣導正確觀念。

自身就有「酒精不耐症」了解喝酒痛苦 改變飲酒文化是重點

很多職場上司、同儕,逢年過節聚會壓力,即便喝酒嘔吐,還會說多訓練就好。

(台灣人近半都有酒精不耐症,如何改變應酬、聚會的飲酒文化,是重要的健康議題。圖片來源:Unsplash)

可是會有不舒服的反應,代表身體告訴你不能再喝,若是勉強飲酒,反而更傷身。這樣的飲酒文化應該要改變,不喝酒不應該代表生意作不了,國健署也出來呼籲,尾牙、春酒、家庭聚餐,不建議再用「不醉不歸」來勸酒,避免拼酒式的情緒勒索。

盼盡快建立飲酒完整指引 供亞洲各國借鏡

從2014年到現在,雖然觀念有比較普及,但估計不到10%的人知道。現在預計從國小、國中、高中時的健康教育就推廣。在醫療端,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了解自己是否有基因缺陷。若有酒精不耐症,同時又習慣喝酒、抽菸,就要特別追蹤口腔狀況,不要等到罹癌時才治療。

台灣目前還缺乏全面性的酒精政策,期盼我們可以成為亞洲第一個建立完整指引與酒精對疾病防治政策的國家,讓鄰近各國效仿。

或許有人會想,擁有這樣的基因缺陷是壞事,但相反地,或許是對我們有某種保護作用,才從老祖宗那裡傳了下來。

《康健》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睡前喝酒」讓你好入睡?但一定睡得不好

不想喝酒致胖?可改喝燒酌、琴酒、威士忌與白酒

流傳小酌護心血管?癌友治療期間能喝酒嗎?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