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殺子自殺心態剖析與防範建議

圖: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正在建構懷孕/流產諮詢/諮商服務機制,照顧好每一位母親來防範殺子悲劇。(諮商學會提供)
圖: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正在建構懷孕/流產諮詢/諮商服務機制,照顧好每一位母親來防範殺子悲劇。(諮商學會提供)

為什麼非常愛孩子的未婚單親媽媽,會釀成殺子自殺悲劇?新北市14日發生年輕單親媽媽悶殺孩子的人倫悲劇,難道閨蜜和老爸老媽、阿嬤都幫不上忙?單親經濟重擔與照顧孩子壓力,不能因為孩子學校申請免學費、餐費、課輔等,讓單親媽媽育兒家庭可以活下去?竟然預謀殺子,先幫孩子請假、帶往隱密汽車旅館、喝酒吸毒、殺子…。怎樣心態讓虎毒不食子的母親,可以痛下殺手?又如何輾轉這種心態並加以防範?

單親母職給不了孩子更好生活,就帶孩子一起走的錯誤觀念,是醫療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教授認為的致命關鍵。法務部司法官學院研究報告近10年(2011~2020)的兒少保護死亡案件中,超過半數、高達107件「殺子自殺」,幾乎每年平均11件。想得到的經濟困難沉重原因之外,單親媽媽深怕孩子無人照顧、覺得無人能替代照顧好孩子的執念,往往是導致母親狠得下心殺害自己孩子的關鍵心態。得從母職教育與單親心理諮商加以調整,是李玉嬋認為防範單親弒子的積極作為。優先關注殺子背後的單親種種困境,鼓勵接受親友、學校或社福資源替手;同時致力鬆動完美母職與改變沒人可接替自己照顧孩子的執念,破除孩子是母親責任、財產、成就感唯一來源的偏執,或可減少攜子走上絕路的選項。

法學與心理學博士湯發鉅也分析台灣單親女性殺子自殺案例,多把孩子當作自己生活重心,不像多數單親父親選擇兼顧工作和孩子。女性不須放棄工作專心照顧孩子或過於密集承擔母職,不須錯誤認同母親宿命就是該與孩子綁在一起同生共死,單親母職教育應是防範殺子的基本步驟。呼應李玉嬋教授以正向心理學「友-情-義」幸福三法,重建單親母職心理韌性。包括建構友善職場接納身兼母職的單身女性場,給予彈性工時兼顧孩子,鼓勵母親建立親子以外人際支持網絡,支持滋養母親效能感。

再者,培訓單親媽媽擴展情緒管理方法,提升正向情緒經驗來緩解照顧負荷,讓單親家庭氣氛充滿愛;覺察並解構完美母職、母子同生共死執念,增壓心理彈性去感受多元幸福美好情緒。三則鼓勵母親角色之外的女性自我價值感來源,母親與孩子各自發展適時獨立單飛,脫離依附共生以營造幸福共好的單親家庭生活型態。

甚至,更超前在未婚媽媽發現懷孕、產檢、決定單親生養小孩時,及早提供懷孕諮商與單親母職教育,從心預備一個準媽媽,有意識地準備好自己單親扶養孩子的美麗願望。這也正是李玉嬋教授帶領醫心學會,建構懷孕/流產諮詢/諮商服務機制,從起點照顧好每一孕產婦及其孩子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