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汪汪總數大於台北市人口數

農業部公布112年全國家犬、家貓飼養數量電訪調查結果,全國推估家犬數為1,480,637隻,較上一期(110年)家犬數1,235,218隻,增加19%;而全國推估家貓數為1,311,449隻,較上一期(110年)家貓數870,801隻,大幅增加50%。對比到2023年12月的台北市總人口251萬1886人,貓與犬相加總數還勝過台北市市民。

因此,農業部再次呼籲,部分民眾家中養狗採行放養又沒絕育,是造成當地遊蕩犬持續產生的重要源頭,請飼主千萬不要放任家中犬隻繁殖,方能早日改善遊蕩犬衍生的社會問題,並提升動物福利。

112年全國飼養寵物戶數達28.3%較110年增加6.7%

農業部指出,這次調查結果原則符合國際狀況,隨都市化程度提高,養貓戶數會增加,112年統計養貓戶數為10.4%較上期增加3.8%,而養狗戶數則為13.8%,僅較上期增加1.3%,另有9.3%則是養非犬貓種類寵物之戶數,且較上期增加3.3%,顯示國人飼養寵物種類更多元化,政府行政管理上,確實需配合國人飼養寵物種類變動務實調整。

民眾為家貓辦理寵物登記及絕育意願都比家犬高

農業部同時調查家犬、家貓的絕育比例,其中家犬絕育率為68.9%(上期66.4%)、家貓絕育率則高達82.8%(上期為84.6%),顯示養貓民眾為其貓隻絕育的意願非常高。另在寵物登記比例上,家犬登記比例為70.6%(上期69.5%),家貓則為58.4%(上期50.7%),

以現行農業部規定,需強制植入晶片辦理寵物登記僅有犬隻,貓則除了台北市在其動物保護自治條例列入需登記物種外,其餘縣市均屬自願登記。

為因應國人飼養寵物型態變動,農業部已規劃寵物飼養分類分級管理機制中,未來針對不同物種,將根基動物福利推動不同強度管理方法,並依據家貓飼養者大幅增加積極評估貓隻辦理寵物登記機制之可行性。

家裡飼養兩隻貓的陳太太表示,因為現代人生活作息早出晚歸,飼養貓咪可以不用每天外出遛貓,對於上班族飼主來說非常省心,下班後只要鏟鏟屎、餵貓咪吃飯就好,不會增加太多額外的負擔;飼養柴犬的謝小姐則表示,因為平常忙於工作運動量不足,養了狗之後,養成每天出門遛狗的習慣,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出門遛狗,她覺得這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而愛撒嬌的狗狗也能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或是老人,無論養貓養狗,毛小孩都是很好的陪伴。

但毛孩的生命平均約只有12至14年,桃園樂福動物醫院周浩群獸醫師提醒,毛孩雖然可愛貼心,他提醒飼主還是要注意毛孩的健康狀況,超過七歲的老貓、老狗(相當於人類的40歲),每年至少要全身健康檢查一次,提早發現疾病可與醫生討論治療療程,年輕的貓狗則視情況2至3年檢查一次,另外,周獸醫師也提醒,每年該打的預防針務必要打,為了讓毛孩陪伴家人的時間更長,這些健康檢查項目不容忽視。

農業部說明,這次調查推估工作與上一期調查最大差異為抽樣母體,除全國各縣市住宅電話戶,另外增加後六碼隨機行動電話號碼,112年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348份,各縣市推估誤差在95%信心水準之下,不超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