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桌供品150頭豬120噸米 東石港口宮中元普度場面壯觀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每年春節初一至初五舉辦擲筊送金媽祖和轎車、機車、電視等而聞名的嘉義縣東石港口宮,遵循往例跨過北港溪結合雲林縣水林鄉與嘉義縣東石鄉6村落11角頭,在今(30)日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共同舉辦盛大〔中元祭〕普渡科儀。這是當地重要特色祭典,今天廟方準備1200桌普度供品,加上150多頭豬及120噸米當祭品,場面非常壯觀。

港口宮主委張萬傳說,今年疫情緩和,許多信眾也想拜拜,保佑全家身體健康,中元普度的供品桌數比往年多2成。今年(2023年)參與普度的居民,比往年多。總計有151隻豬,120噸米,還有每桌4000多元1200桌的貢品。廟方說,總計有6庄11處聚落的民眾,都一起來祭拜,從下午5點半起拜至晚上10點左右,可見民眾之虔誠。而且每年燈篙的高度、開香時間,及供品數量等,也都有一定的規矩,必須擲筊請示媽祖。

港口宮中元節普渡每年規模盛大,設有主會、主普、主壇、主醮及三官首5區負責普渡,由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下楫村、溪下村、頂楫村和雲林縣水林鄉瓊埔村、塭底村等六村十一個角頭,輪流負責這5區。當地信眾說,早期還有殺豬比賽,至少有幾百頭作為普度供品。

根據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說明,港口宮十一角頭中元祭溯自清代道光25年水難及移民遷移北港溪南岸後,為感念水災罹難的民眾及祈求往後生活能夠安穩,持續每年農曆7月持續由六庄十一角頭輪流主辦,以港口宮為中心,舉辦露天夜普、搭建孤棚方式與頭城及安平孤棚不同,為表恭敬不能直接擺放地面,但須傾聽民眾心聲,故高度架設約為半人高,為雲嘉南一帶少見,具地方文化與生活特色,民眾高度認同、熱心參與,因此普渡壯觀場面每年都會呈現,往往讓外地人嘆為觀止。

圖說:嘉義縣東石港口宮,遵循往例跨過北港溪結合雲林縣水林鄉與嘉義縣東石鄉6村落11角頭,在今(30)日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共同舉辦盛大〔中元祭〕普渡科儀。共有1200桌供品、150多頭豬及120噸米當祭品,場面非常壯觀。(記者吳瑞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