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竹崎造紙寮農村再生 傳承傳統文化技藝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5日電)嘉義縣竹崎鄉是傳統造紙重鎮,農業部攜手在地協會,將造紙寮遺址巧手改造,轉型成具景觀休憩、社區體驗活動等多元機能造紙教育場域,獲建築園冶獎公園綠地景觀類得獎肯定。

嘉義縣竹崎鄉早期盛產桂竹,是嘉義縣的傳統造紙重鎮,全盛時期全村多達40家至50家紙廠,如今已隨機械化發展而相繼沒落,僅剩下「林家造紙寮」遺址保存還算完整。

農業部農村水保署發布新聞稿指出,農村水保署與嘉義縣竹崎鄉金獅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改造社區早期與觀光署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保存的造紙寮遺址,除了修復既有造紙器具,並增設休憩廣場、摺紙裝置藝術等設施,也將場域擴大為兼具休憩及體驗機能的造紙教育園區。

農村水保署表示,經過改造的遺址不僅重現過去熱鬧的造紙寮光景,並結合現代科技以QR-Code方式讓民眾可自導式參觀體驗,也讓後代子孫與遊客能更容易、更深入了解在地產業蛻變的軌跡。

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分署長傅桂霖指出,竹崎鄉金獅社區造紙寮教育園區以技藝再生為緣起,融入舊物新生的設計理念,修舊石輾輪、泡竹石槽等既有造紙場域,也復舊可互動體驗的撈紙槽、堆紙平台等設施,提供社區未來教學導覽使用。

至於周邊雜草叢生場域,則進一步運用陶磚、石板等高透水性材質,重新鋪整為可安全活動的廣場及步道,其餘空間輔以植栽地被提高生態綠覆,強化整體環境韌性;傳統造紙技藝也巧妙結合現代的摺紙藝術及影像故事解說牌,為園區更添色彩,也讓文化知識更貼近孩童日常的生活教育之中。

農村水保署署長李鎮洋表示,讓文化保存與應用能夠串聯,才能讓文化技藝得以延續,台灣農村蘊含豐富且特有的傳統文化技藝,現今除了透過農村再生系統性調查保存,建構農村文化技藝資料庫,也持續鼓勵社區自主辦理技藝傳承、文化導覽等研習訓練活動。

李鎮洋說,金獅社區造紙寮教育園區以新舊共融的設計手法,傳承傳統場域的文化精神,同時也打造出適合居民及遊客活動休憩場域,有助於社區推動體驗旅遊發展的產業空間,園區復舊傳統造紙寮空間,增添現代紙藝術創新與創意,也獲2024建築園冶獎公園綠地景觀類得獎肯定。(編輯:陳政偉)1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