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街公辦都更海馬迴實驗計畫 典藏屬於台北的共感地景印象

嘉興街公辦都更海馬迴實驗計畫 典藏屬於台北的共感地景印象 
▲海馬迴實驗計畫打造嘉興街區的地景記憶。

走進台北市大安區嘉興街上與樂利街口,一整片步登公寓與平房,街角巷口的傳統市場攤商,前身是台電印刷廠的神祕台電宿舍……這些社區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隨著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成功推動嘉興街公辦都更案,未來將成為海馬迴記憶的一部分。透過跨時空藝術介入、舊料循環再生,「嘉興街公辦都更海馬迴實驗計畫」延續在地生活的蛛絲馬跡,典藏全民共感台北地景印象。

人的記憶是變動且不斷堆疊的,隨著地形形貌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隨之變化,可創造新的生活思維,也帶來不同對話風景。身為嘉興街公辦都更案「海馬迴實驗計畫」策畫發起人,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規劃師楊依婷提出發人省思的觀點「你想過,經歷都市更新的社區,和一般社區有何不同?有些人搬回來了,有些人卻選擇離開,住戶來去的新舊流轉間,原有的記憶去了哪裡?」

當有一天重返都更後的家,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常消失後,「很多人開始懷疑,以前的記憶難道是假的嗎?嘉興街案公私地主70人,既然曾有這麼多人住在這兒,假設已知有一天社區就要不見了,能不能趁它還在的時候多留一點紀錄,當有一天要回想,或對孩子訴說過去的生活片段,沉睡在記憶中的海馬迴還能找到些蛛絲馬跡……」自身住家也曾歷經都更,讓楊依婷對家的地景變遷,還有保留藏在深處的回憶很有感。

保留社區美好回憶 思考家的未來樣貌

▲圖/國家住都中心提供。
▲圖/國家住都中心提供。

延續嘉興街區記憶的海馬迴實驗計畫,以記憶為題,紀錄為工具,透過訪談、插畫、紀錄片、展覽以及藝術創作等方式,連結更新前後的記憶,創造一場關於時間且持續不斷的展覽。「不管是一本刊物、一張老照片,又或是能持續更新的網站,至少想到時還能夠回去看看。」成為嘉興街都更案眾多住戶的共同心聲。

透過訪談與紀錄片拍攝,不僅走進居民有形的家,也記錄下家的溫度與意義。90多歲住戶連先生,曾在這裡悉心照顧陪伴母親,也歷經孩子長大後搬離,如今反而是孫子和爺爺奶奶相伴,房間牆上一條條紀錄孫子身高的線,見證一家人的親密時光;40多歲的袁先生熱愛蒐集玩具模型公仔,最悉心呵護的絕版品竟是自己小時候喝奶粉的贈品,一模一樣的2套樂高,是因為爸媽為了公平起見,防止兄妹打架,如今傳承給兒子們,成為父子共通的休閒興趣。

以往不曾對外開放,平添神秘色彩的台電宿舍,找來曾在前身印刷廠時期工作的員工,楊依婷笑說:「印刷廠會被裁撤是因為時代,但抹不去留在這的生活記憶,他指著A棟建物分享過去這裡有座消防水池,同事們閒暇時會去釣魚,順勢養在水池,每當颱風天淹水魚兒亂竄,變成大夥加菜食材。」打開有形的圍牆,也打開屬於地方的獨有故事。

全民共譜記憶迴錄 看見都更人文價值

▲圖/國家住都中心提供。
▲圖/國家住都中心提供。

每條街區都有自己的個性,以及種種不為人知的秘密,當紅戲劇《台北女子圖鑑》勾勒女主角在南北的生活樣貌,海馬迴實驗計畫下的《嘉興街區圖鑑》,有高掛在停車場的巨大神秘牛奶盒、十來尊神明同被安置在裝了鐵柵欄的土地公廟搭配一只「請勿亂請神明走」告示,又或是空蕩蕩停車棚裡,橫空出現一座謎之神明廳,不知曾經守護著哪一個家族,雖少了偶像劇的浪漫情節,卻多了許多耐人尋味,甚至啼笑皆非的生活風景,因公辦都更案被一一挖掘出土。

60個主題物件X在地生活記憶=嘉興街區巷弄風景,「記憶迴錄—嘉興街公辦都市更新紀錄展」除了延續在地記憶,喚起社會大眾共鳴,更重要的是典藏屬於台北的共感地景印象。展會期間,將邀請住戶與參觀者寫下給未來的明信片,描繪對未來嘉興街區的想像,未來也將投遞到新家信箱,成為別具意義的入厝禮。

如同嘉興街公辦都更案的核心精神「家興樂業 老電新生」,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慎重地揀選每一個回憶細節,在都更前的倒數時刻,邀全民共譜記憶迴錄,讓海馬迴延續舊日的美好,成為代代相傳的記憶,傳遞都市更新邁向更好的改變、共好的未來,最暖心動人的人文價值。

嘉興街區記憶延續–海馬迴實驗計畫
【記憶迴錄 嘉興街公辦都市更新紀錄展】
展覽地點∣臺北市大安區嘉興街415號(原台電宿舍)
開放期間∣111年12月3日(六)至112年1月15日(日)
開放時間∣每週四至週日12:00至19:00
展覽票價∣免費參觀
FB粉專
專屬網站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副組長賴怡伶(左)與規劃師楊依婷(右)推動海馬迴實驗計畫保留對家的記憶。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副組長賴怡伶(左)與規劃師楊依婷(右)推動海馬迴實驗計畫保留對家的記憶。

原文連結

看更多專題內容「社會住宅 打造你我安居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