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呼吸 污染直接吸進體內

鼻子才是正確的呼吸器官,然而觀察身邊親友卻不難發現仍有許多人是以消化器官-嘴巴進行呼吸。台大醫院耳鼻喉部葉德輝教授提醒,當人們發現嘴巴呼吸阻力較小又輕鬆,自然會習慣性使用嘴巴呼吸,不過當孩童時期就養成嘴巴呼吸的習慣,原本在發育期的鼻子減少刺激導致發育變慢,臉型就會跟著改變,使得上顎及下顎骨失常,這類患者常有咬合不正問題。

經口呼吸僅是暫時性替代鼻子呼吸的方式,並非正常的呼吸通道,而造成呼吸不通順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性,先天性較常見的是鼻中隔彎曲或腺樣體肥大,而後天性最常見的則是下鼻甲肥大,造成鼻子無法正常呼吸。雖然經口呼吸或以鼻呼吸都可以呼吸,但兩者對身體的影響卻有很大的差異,鼻子與嘴巴的功能原本就不同,空氣經鼻進入時,鼻腔內黏膜的微血管及黏液能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細菌和病毒,黏液層更能滋潤及加溫吸入的空氣,降低吸入空氣對肺部的傷害。相反,經口呼吸除了容易使喉嚨變得乾燥之外,加上口腔並沒有呼吸粘膜可以對空氣進行過濾與調整,使這些空氣中的污染物直接吸入肺部。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智惠分享,若長期習慣經口呼吸也會對睡眠品質、健康、情緒帶來影響,例如:睡覺時若習慣使用經口呼吸,舌頭會更容易退到喉嚨裡、阻礙呼吸,也就容易出現呼吸暫停、打鼾、氧氣不足、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現象,進而打斷睡眠周期,降低睡眠品質。此外,舌頭位置也會影響到牙齒排列,導致下巴後縮臉型改變。

鼻子過敏在台灣發生率相當普遍,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徐英碩醫師則表示,為解決鼻塞手術造成疼痛的三大原因:傷口太大、視野局限麻藥打不周全、術後鼻填塞止血導致無法用鼻子呼吸,現在已有許多先進手術治療方式及新式醫材可選擇,開完刀後能快速止血,讓病患可以馬上用鼻子呼吸,不會有脹痛感,也不用經歷移除鼻填塞過程,隔日就能回歸日常生活。

習慣經口呼吸的民眾,可以練習以下幾個要訣,重新找回經鼻呼吸的習慣:一、時刻提醒自己使用鼻子呼吸;二、呼吸要緊閉雙唇,並將舌頭頂住上顎;三、避免用力呼吸,穩定呼吸節奏;四、如果鼻塞,可使用溫熱毛巾敷蓋鼻孔,以短暫緩解鼻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