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但救命的一餐 澳洲科學家這樣「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
澳洲原生鱷魚正面臨生存考驗,敵人是小小的入侵種——有毒的海蟾蜍(Rhinella marina)。為了拯救鱷魚,科學家希望牠們的初次相遇就有「噁心」感,讓鱷魚日後對海蟾蜍避而遠之。
毒死淡水鱷 破壞生態平衡
根據《NPR》,海蟾蜍於1935年從夏威夷引入澳洲,原本希望牠們能吃掉影響甘蔗收成的甲蟲,但海蟾蜍未能控制甲蟲,反而大量繁殖。目前估計澳洲已有2億隻海蟾蜍,造成澳洲淡水鱷(Crocodylus johnstoni)大量死亡。
海蟾蜍含有劇毒,雪梨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保育學家沃德菲爾(Georgia Ward-Fear)目睹鱷魚吃了海蟾蜍後抽搐、心臟驟停後快速死亡,過程非常痛苦。
毒蟾蜍導致原生的澳洲淡水鱷數量驟減70%。澳洲淡水鱷是頂級掠食者,少了牠們後,在河川底層的魚類增加,大量吃掉魚蝦,導致生態失衡。
不愉快的一餐 教鱷魚「討厭吃」毒蟾蜍
為拯救生態,沃德菲爾的團隊利用「味覺厭惡制約」(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CTA)來「教導」鱷魚不要吃毒蟾蜍。
他們移除海蟾蜍有毒的部分,把引發噁心反應的化學物質注入後,誘導鱷魚吃下。鱷魚食用後感到不適,將這種不愉快的經驗跟海蟾蜍聯想在一起,不想再吃海蟾蜍。
實驗在2019年至2022年間進行,研究團隊和當地巡守員合作,在澳洲西北部的四個峽谷共部署2395個誘餌,並使用攝影機監控鱷魚的反應。
每一段噁心蟾蜍的誘餌試驗為期五天。沃德菲爾很高興的說,在海蟾蜍入侵數年的峽谷中,澳洲淡水鱷的死亡率降低95%,而且,影響還會持續下去。
協助部署誘餌並觀察澳洲淡水鱷反應的巡守協調員布蘇(Paul Bin Busu)表示,「計畫結束後仍看到鱷魚的數量回升,這是件好事」。
鱷魚要「補課」嗎?
《NPR》報導,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保育專家賈瑟利斯(Dave Garshelis)對這項實驗表示讚賞。他曾利用類似方法來避免黑熊偷吃軍用口糧,但一年過後,效果開始變差。他指出,可能要每隔一陣子就重複訓練,成效才能持續。
不過,沃德菲爾認為,他們研究的兩年期間,鱷魚的死亡率都有降低。黑熊的經驗未必會出現在鱷魚身上。研究已於8月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