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朱阿菊辭世 各界追悼

花蓮縣文化資產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Api)女士11月19日辭世,享耆壽102歲,今(28)日於自宅舉辦公祭告別儀式,各界紛紛前往致意。縣長徐榛蔚除頒贈表揚狀感念畢生投入文化傳承與發揚,也致贈文化基金會慰問金2萬予家屬,場面溫馨感人。

花蓮縣政府表示,花蓮新社部落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在原住民族中,是目前唯一保留、使用此特殊材料與編織方式的族群,朱阿菊女士一生為文化及技藝傳承的奉獻,也為台灣原住民文化增添多元與豐富的一頁。

原住民行政處指出,朱阿菊女士出生於民國10年,從小在艱苦及多元的環境下成長(媽媽噶瑪蘭族、爸爸撒奇萊雅族、先生邱庭章客家人),她說七種語言,包括噶瑪蘭語、撒奇萊雅語、阿美族語、日語、客家話、閩南語及華語,樣樣流利,與其對話還能隨時以不同語言來進行交流,更以身作則時刻提醒兒女們好好學習與珍惜,要記得「會說自己的話」。

公祭會場,家屬也播放朱阿菊女士生前的紀錄影片,在在記錄著她對文化保存的堅持,朱阿菊女士不僅有優秀語言能力,更擁有精湛的工藝技術,在她50歲時,無師自通,憑藉自身過人的觀察力以及靈活的巧手,從編織材料的選取及用途,直至編織出一件件精細雅致的作品,純熟工法讓部落學習後輩相當佩服;同時她更不辭辛勞赴全臺各地推廣文化資產,在104年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認定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工藝,具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榮獲花蓮縣文化資產「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是臺灣原住民族最珍貴的人文寶藏之一,發揚祖先的智慧在絲線裡川流不息。

朱阿菊女士也是豐濱新社部落國寶級噶瑪蘭族metiu(噶瑪蘭語:祭師),遵循著傳統習俗,為部落祭典、祭祖儀式上替族人祈福及攘災,也是唯一繼承珠占的祭師(使用琉璃珠子占卜)。而家中是五代同堂的幸福大家庭,家中成員都是在噶瑪蘭族語言文化復振的傑出人才,子孫們代代相傳推廣傳統文化振興工作,共同為部落技藝傳承努力,更推動噶瑪蘭族香蕉絲文化產業重要發展。(梁國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