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短期住院癌友無法理賠 立院邀健保署保險局討論

醫療科技發展,精準醫療已成為治療趨勢,多數的癌症標靶治療藥物,已經可以不用住院,在診間就能口服或注射。日前健保署要求醫院,盤查癌症病患2天1夜健保住院,最後導致癌友無法符合商業保險實支實付理賠條件。

台灣全癌病友連線吳卉汝表示,「病友大概在治療上面,我們大概每3週一個週期,他可能3週就會碰到一次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子的煎熬,就是我們保險不理賠,那我到底要不要治療下去?」

癌症希望基金會癌友自費統計也發現,在申請商保卡關的最主要原因是住院才能理賠、佔47%,再來是不知道診斷證明書要怎麼寫,及需要收據正本才能理賠。另外像是保單條款治療認定標準的爭議,也是時有所聞。

癌症希望基金會倡議發展部主任蔡士敏指出,「我們知道手術跟藥品的複雜度不可同日而語,但這確實真的有必要大家一起去討論,有沒有一些彈性的做法。」

為了因應癌症醫療型態的改變,健保署也提出,將現有住院醫療險保單採協議條款或調整費率、針對罹癌病患設計弱體保單等建議。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其實現在醫療發展的趨勢,已經跟也許5年前、10年前有大大的不一樣,怎麼樣來衡量住院改成門診來提供,所以才會有建議說,其實不管是實支實付的住院型的保單,希望可以衡量門住診提供不同的保單的設計。」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提及,「當初在設計這個商品,甚至費率的精算的時候,他就有把這個住院的發生率都算在裡面,所以如果要做一些調整,勢必要重新去精算這個費率。」

金管會表示,已請壽險公會研議評估可行性。據了解,保險業者希望健保署提出癌症治療大數據,包括住院人數、天數、用藥費用等,除了作為日後設計新保單之用,有保險業者私下表態,即使健保署提供數據,未符合當初合約上載明的住院條件,實支實付最多僅願意支付2到3成。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擬讓健保、商保資訊互通 健保署最快月底與金管會討論【更新】
癌症不住院部分保險不理賠 藍委籲政府3個月內提解方
頭號癌症殺手 每年達1.3萬國人罹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