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四與我6》革命𥴊仔店 闆娘被搶了

1969年,幾位美國台獨聯盟盟員集資一萬五千美元,在紐約皇后區 Woodside Ave和74街的轉角附近,頂下一間小小的雜貨店,專賣東方食品雜貨,一方面解決專職人員的生活問題,一方面也當作延伸觸角的根據地。
1970年,由日本台灣青年獨立聯盟(1960年成立,委員長辜寬敏)、加拿大台灣人權委員會(1964年成立)、美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1966年成立,主席蔡同榮)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1967年成立)等,共同組成世界性台灣獨立聯盟,總部設在紐約,由蔡同榮和張燦鍙擔任正副主席。
同年4月24日,黃文雄刺殺蔣經國事件後,這裡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主要搜索的目標,因為參與者之一的賴文雄是雜貨店的經理人;出資最多(五千美元)的呂天民,也在事發後對當事人及家屬提供很多協助,三年後鄭自才被引渡回美國坐牢期間,妻子黃晴美每次由瑞典來美國探監,都是先到紐約,下飛機後就由呂天民接機,在呂天民家住宿稍事休息後,再到紐約州北部的監獄探視鄭自才。
1971年黃文雄及鄭自才兩人決定棄保逃亡後,黃晴美遭受的壓力最大,很多人要她打電話勸兩人出面投案;其次就是賴文雄,因為他們認為賴文雄一定知道兩人的去處,甚至一度以為黃文雄躲在雜貨店的地下室倉庫。
賴文雄私下常說有些人曾誤以為他藏匿了黃鄭兩人,並指責他不讓兩人出面接受美國司法審判是「民族罪人」,可見他對這「民族罪人」的指控相當在意,後來在接受吳三連基金會訪問時,他也提到此事,說是羅福全和周烒明去找他,並說如果他掩護黃文雄,他就是民族罪人。
黃文雄成功離開美國後,輾轉托人把呂天民借給他出境的證件送到雜貨店,請賴文雄轉交給呂天民,雖然雜貨店生意不是很好,賴文雄還是勉強湊了一些現金塞給來客,請他轉交給黃文雄,並說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能提供的金錢援助,請對方不要再來,因為那裡是聯邦調查局最常監視的地點。
雜貨店另一位「店員」就是張文祺,他是台獨聯盟首位專職工作人員,後來漸漸淡出聯盟權力核心,即與賴文雄夫婦一起看顧這間雜貨店。
張文祺說,他自從從事革命工作以後,絕不留下任何諸如日記或書信等書面的東西,但他記憶力奇佳,不但對於他家族的過往瞭如指掌,凡是早年從事台獨運動的同志,他幾乎都認得,而且談起每個人的身世個性等,一點都不含糊,可謂早期海外台獨運動的活字典。
張文祺也曾在黑名單解禁後回台,可惜即便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對於像他如此熱血的革命前輩,隨便安排他四處演講也可以收很大的教育效果,卻始終未曾讓他得以發揮長才。
近年他重返瑞典,在那冰天雪地的北國,反而提供比台灣更溫暖宜居的退休環境,他也只能在遙遠的異邦,持續關心他最熱愛的故鄉。
一間小小的雜貨店其實難以支撐眾人的生活所需,因此,賴文雄另外又和朋友合作經營園藝,幫人設計建造日本式庭園,冬天無法做園藝工作時,又和朋友合夥開中國餐館,而主要由賴太太經營的雜貨店又多次被搶,終於在1976年把它頂讓出去,賴文雄找到曼哈頓一家證券投資公司擔任理專,生活情況才漸漸改善。所以賴文雄曾開玩笑說,他在美國除了總統和乞丐沒做過以外,大概什麼工作都做過了。
賴文雄來自台中北屯賴家,一百多年前家族長輩賴天在早逝,妻廖儉勤儉持家,子孫開枝散葉,「天在媽」也獲入祠彰化節孝祠,當年入祠節孝祠的節孝媽,最早是由彰化白沙書院院長蔡德芳與拔貢生林清源,探訪中部節婦事蹟而來,並由彰化儒學教諭報准旌表,是家族的榮耀。
近年賴家為感念先祖的奮鬥,在台中市興建「五美堂」及「節孝亭」等紀念建築,成為探究台中發展史的重要地標之一。(前不久鬧得沸沸揚揚的五億高中生命案主角,也是北屯賴家後代。)
1934年出生的賴文雄,父親賴占鰲,年輕時和他讀醫的母親雙雙到日本求學,回台後無法適應保守的社會,兩人感情受到衝擊,賴占鰲因逃避婚姻及家庭,和一位被徵召的醫師好友一起從軍,在新幾內亞戰場歷險歸來,賴母則罹患嚴重的精神疾病而無法照顧子女,賴文雄和妹妹由叔叔撫養長大。
賴文雄的夫人紀秀貞,是台中女中、台大經濟系的高材生。
她很會讀書、很會考試,人也長得漂亮,是班花、系花、校花。1960~1970年代最流行、最令年輕人嚮往的:「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就是她的人生目標,而她也輕易達標。

「那時已經有小孩了,當母親的人最怕孩子吃不飽,雜貨店有米有各種青菜牛奶南北貨,吃的問題馬上可以解決,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紀秀珍回憶當年開雜貨店被搶被FBI調查的往事。(陳婉眞提供)

剛進大學時,她的同學曾警告她:「你書讀得那麼多,小心以後找無尪。」所以,大一時經由同學介紹,認識了政治研究所的賴文雄,但雙方完全不來電,賴文雄覺得她彷如高中生,一點女人味都沒有;她則覺得賴文雄個子不夠高,不是她喜歡的類型。
有時命運的安排卻很奇妙,她在大二再度看到服役中的賴文雄,穿著軍服戴著軍帽,看起來很帥氣;她也開始會穿洋裝略施脂粉,兩人對彼此的印象大為改觀,隨即陷入熱戀。
賴文雄畢業後曾留系擔任講師,不久兩人雙雙赴美。
賴文雄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推動台灣獨立建國工作,從1966年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FAI)成立後,所有台獨聯盟的聯絡、活動、發行刊物等大小工作,幾乎由賴文雄全包,為了發展革命組織,賴文雄和張燦鍙、王秋森、蔡同榮等同志特別從洛杉磯搬到紐約,因為1960年代洛杉磯幾乎沒有台灣人,他們當時認為,要發展組織,就要到大都會紐約。
賴文雄不讓紀秀貞知道他的工作內容。「我知道他這麼做是保護我,不過事後我都會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事。」她笑著說。

賴文雄是那種浪漫派兼賭徒型革命者,畢生致力於如何推翻國民黨,也是許信良的最大財力支持者 ,為了幫許信良募款辦理闖關回台,他四處向好友勸募,借貸,甚至跑去賭場賭博 ,贏的錢給許信良,輸的部分自己承擔。他曾說為此向好友借的錢,即使讓他再多活一輩子都還不完,但他過世後旅美同鄉還是刊登啟事悼念,可見他的好人縁。(陳婉眞翻拍)

譬如美麗島事件前後,他們家是所有台灣來的政治人物的招待所,許信良、謝聰敏、陳菊、陳婉真、邱義仁、張富忠、張維嘉都是他家常客,經常住他家,每天在他家吃吃喝喝高談闊論,她不想聽都難。
那時她白天上班,晚上或假日還要招待川流不息的客人,完全沒有個人的時間,有幾次她煩躁得躲到酒吧喝酒,旁邊的客人很好奇的問她:「你看起來不像會來這種地方的人,有什麼我可以幫助你的地方嗎?」她只有苦笑。
1969年那間革命𥴊仔店開了之後,原本是要讓賴文雄和張文祺等聯盟全職工作者看店,結果兩人經常東奔西跑,終究還是紀秀貞得負起店長的責任。為了兼顧家庭,他們在雜貨店旁租了一間透天街屋作為住家之用,方便紀秀貞家庭及店鋪兩頭兼顧的生活。
「那時已經有小孩了,當母親的人最怕孩子吃不飽,雜貨店有米有各種青菜牛奶南北貨,吃的問題馬上可以解決,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紀秀珍說。
剛開始她很害羞,不好意思和客人打招呼,慢慢習慣以後,她越來越喜歡這個工作,她甚至還做跨州的郵購生意,幫居住在外州的台僑郵寄諸如香菇、罐頭食品等,以解鄉愁,原來他們的雜貨店早在半世紀前就開始有宅配生意了。
雜貨店經常高朋滿座,從外面看起來似乎生意很好,其實很多時候是賴文雄的革命同志相聚談家鄉事。第二年發生424刺蔣事件,第三年黃文雄及鄭自才棄保逃亡,聯邦調查局人員多次前去詢問,甚至跑到地下室倉庫堆放大量米糧處,仔細翻查兩人有沒有躲在倉庫裡。
「電影中看到的聯邦調查局幹員都長得很帥氣,實際上並非如此,第一次他們來時我有點失望。」紀秀貞不改一向幽默的口吻,笑談往事。
事件告一段落後,雜貨店接連三次遭人持槍搶劫,第一次她把收銀機的錢全給了搶匪,對方還不滿意,連她皮包裡的30元都掏光,剛好一位客人走到店門口,她告訴搶匪有人來了,搶匪也很緊張,把槍夾在腋下溜出去了。
進門的熟客看她一臉蒼白,問她是不是生病了,她結結巴巴的說有人來搶,客人趕緊向隔壁要了一杯威士忌酒讓她喝下,才把她從恍神中救了回來。
雜貨店後來又接連發生兩起搶案,鄰居說那是因爲她對搶匪太好,搶匪會「吃好逗相報」,他們和股東討論後決定把店收掉。

穿軍裝的賴文雄(左)。(陳婉眞提供)

所幸紀秀貞到美國後,自己又去修了電腦的學位,賴文雄長期從事革命專職工作三餐不繼的期間,她最後決定自己去上班,好好把三個子女養大;而賴文雄在雜貨店結束營業後,在華爾街的金融服務業找到很好的工作,生活也日漸安定,那是他們生活最不愁衣食的一段回憶。
只是沒多久後,賴文雄積極協助許信良辦美麗島週報;許信良要「遷黨回台」時,賴文雄更是他的頭號粉絲兼財務大臣;黑名單解禁後,許信良擔任民進黨主席時投桃報李,在1991年提名賴文雄為第二屆僑選國大代表,此後賴文雄即一直留在故鄉台中,於2012年12月22日病逝。
紀秀貞選擇留在她住慣的紐約,沒有隨賴文雄回台,過往雜貨店的生活成為北美洲台灣革命史上、以及她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