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人用抖音 政府憂認知作戰 中小學架資訊素養認知網站反擊

TikTok台灣用戶超過550萬人,將近四分之一人口。政府首長認為這是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教育部要建置「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對抗它。

賴清德就任後,新政府馬上要面對TikTok的問題。選舉前,法國公共電視旗下的第5電視台曾經播出「製造謊言」系列紀錄片「TikTok:中國陰影」。紀錄片分析,大選在即,中國網路政治宣傳主要鎖定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在70分鐘的影片中,導演訪問數十位法國、英國、美國、台灣的專家與記者,展示中國如何利用TikTok監視、操縱輿論與散布假訊息;也訪問年輕使用者,讓觀眾了解TikTik的影響力。影片有一段聚焦台灣,指出TikTok正試圖影響總統與國會大選。中央研究院學者洪子偉在紀錄片中表示,「中國的目標是打擊台灣獨立,準備並宣揚未來的統一」,旁白說:「有史以來首次,抵抗中國的台灣,擔心逐漸受年輕人青睞的TikTok的威力。」

剛卸任的數位部長唐鳳也曾表示,境外敵對勢力可以實質控制,無論直接或間接,都叫做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簡稱危害產品,TikTok現在就是危害產品。

至於校園是否禁用,唐鳳也說,按照兒童少年福利法,國中小校園不提供無線網路,但學生在自己手機上使用的話,目前學校場域接收的3大電信公司訊號,還沒有管制。

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法案,要求TikTok半年內從字節跳動(ByteDance)脫離,否則將受全美禁令限制。

新任文化部長李遠5月22日在立院備詢時直稱,他自己非常排斥看抖音這種短影音內容,他認為是明顯的認知作戰。教育部24日也就青少年沈迷於短影音風氣,做出應對政策,透過建置「中小學資訊素養與認知網站」協助孩子瞭解網路的本質、培養正確的使用態度。

教育部指出,隨著行動裝置與高速行動網路的普及,短影音製作軟體隨手可得,但常伴隨各種不當內容的推播,不利孩子學習與對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造成傷害。教育部特別從年級區分,客製化不同內容,給國中生的短影音也可以看見,在網路普及的現在有多少孩子沈迷於影像、訂閱數、按讚數所帶來的壓力問題。

家長李太太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在小朋友真的沈迷於短影音,講話的用語和詞彙,幾乎都被中國大陸產製的影音、音樂所影響。他自己在家會禁止小朋友使用短影音,並且限制他們使用時間,但是到了學校現場無可避免。李太太說,當自己的小朋友回家開始試圖在短影音平台和自己同學聯繫時,自己和先生就會想一些活動,把他們的注意力帶離想看3C的心。

例如和他們一起比賽畫畫,或者是帶出去戶外散步、看電影等等。李太太說,要養成對的價值觀,否則現在的孩子真的會因為短影音傳遞的價值觀,沈迷於外貌及他人的眼光,校園霸凌也就變得更加氾濫,要訓練孩子不要在意短影音、照片的價值觀,提醒小朋友「胖也很可愛」。

教育部指出,針對現在短影音的各種不當內容的推播,不利孩子學習與對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造成傷害,教育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文化部、內政部警政署及數發部等部門,共同籌設「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目前iWIN網路內防護機構,已積極輔導各網路平臺自律、維護兒少網路安全並承擔社會責任,教育部建議親師共同合作,教導孩子正確的網路使用態度及培養資訊辨識的能力,例如讓孩子瞭解影片裡的誇張情節全屬「演出」、提醒孩子切勿輕信來源不明的消息。

教育部表示,親師應讓孩子學會正向使用數位科技工具及學會辨識數位內容,請孩子推薦及介紹他所關注的頻道或影片,並告訴孩子可以如何辨識好的創作者及內容。同時應該讓孩子理解到影片中的的內容「只是一場演出」,即便是素人製作、用戶製作,影片中所呈現的也不等同於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