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兒童意外死亡可避免!家防中心推處理指引 防兒童跌落傷亡

「我也想阻止、但來不及啊!」年近七旬的張奶奶(化名)自責地說。張奶奶那天獨自在家顧孫,不料孫子誤吞電池,她還來不及阻止攔阻,孩子就已將電池吞下;好在她立即將孫子送醫處理,沒有讓憾事發生。

你家的居家環境安全嗎?帶孩子外出時,是否做好安全上的準備?去(2022)年國健署首度進行「六歲以下兒童死因回溯分析(CDR)」,針對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等八個縣市的90件兒童死亡個案進行分析,發現其實超過四成的6歲以下兒童死亡,是可以預防的。

哪些意外會導致孩子受傷、甚至死亡?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下稱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說,以台北為例,最常發生的3大兒童受傷類型,分別是交通意外、吞食窒息、家人虐待與疏忽。她提醒,家長覺得事情沒那麼嚴重而疏於防範、沒注意到危險,都屬於疏忽,意外也往往在這種情況下發生。

陳淑娟也進一步說明,台北市2022年兒童疏忽照顧的案例,總計143件,而個案件類型中,又以「家長(照顧者)監護或看顧之疏忽」比例最高為79%,有113件,兒童跌落摔傷案件就包含其中。她曾遇過一個家庭,家長用嬰兒車的上下層載2個孩子,導致嬰兒車推上公車時重心不穩、嬰兒從車上摔落;當下嬰兒沒有哭鬧等反應,但到了晚上,嬰兒喝奶後開始嘔吐,最後竟送醫不治。

為了提醒家長留意兒童安全,減少「可避免的兒童意外」,家防中心近期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提供家長參考。

兒童防跌落建議

要防止兒童跌落意外,家防中心提供使用嬰兒推車、搭乘機車、平時居家環境等建議:

兒童防跌落建議

乘坐嬰兒推車

  • 留意外觀(把手與結構完整穩固)、功能(輪子要有剎車、有安全帶)、 承重限制、是否符合安全國家標準

  • 勿吊掛太多東西,保持重心穩定

  • 要扣安全帶,確實固定兒童

  • 抱起時要先踩煞車、勿讓小孩推車

  • 勿讓嬰幼兒單獨待在車上

乘坐機車

  • 配戴安全帽:應戴合適頭圍安全帽

  • 正確載:應坐後座,須抱緊駕駛並踏穩踏板(可加裝合格的後座兒童座椅)

  • 慢慢騎,遵守道路速限

平時居家環境

  • 床:裝置床邊護欄,或降低床板高度至90公分以下

  • 沙發:地面鋪設軟墊,且避免讓嬰幼兒獨自置於沙發

  • 餐椅:坐時繫上安全帶、加以固定

  • 樓梯口:加裝不易開啟的穩固柵欄

  • 活動地面:建議在活動空間地面鋪上軟墊

資料提供:台北市家防中心。製表整理:親子天下

家防中心近期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家防中心近期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家防中心近期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家防中心近期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

北市家防中心近期推出「防止嬰幼兒跌落及因應處理指引」,提供家長參考。北市家防中心提供

陳淑娟也分享國健署提供的兒童居家安全環境檢視手冊,建議幼兒家長可以參考其中的「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作為改善環境的參考。

對於嬰幼兒跌落後的處置,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也提供專業建議,當意外跌落後,孩子有意識不清或昏迷、頭顱有明顯腫脹或凹陷、全身有任何撕裂性的傷口、手腳活動反常(例如某個關節不敢動或拒絕被碰觸)等狀況,就需要立即就醫;此外,雖然頭部外傷的72小時內是密切觀察期,但也可能經過數天到數週才發生嚴重併發症,需留意有無睡眠時間過長、活力明顯變差、持續嚴重的嘔吐或頭痛、舉止異常或躁動無法安撫等情況。

「留意這些細節,就是家長幫孩子自己帶的防護罩,」陳淑娟說,家長只要做好基礎的安全評估,就已經排除絕大多數的危險因子,其實不必過度焦慮;家長對於安全重視,孩子也會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學習並養成正確態度。

(責任編輯:劉映均)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推嬰兒車也能和孩子一起運動!?來場親子健走吧!
幾歲可以就讀幼幼班?需要先做什麼準備?政府補助、參觀重點,一次告訴你
玩出「控制力」!用簡單遊戲培養高情商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