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藝文】理性與感性 舞臺科幻風

記者黃朝琴/專題報導

4月劇場遨遊理性與感性,戲臺映照美麗與哀愁。《池中劍II-英雄會》盡顯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颯颯風采;《小島大歌LIVE》用音樂為共享的海洋發聲;《20伍零》打造揉合科幻與復古的聲響旅程;《擊緻春曉》多元合奏展現鼓動力量;《林投姊活捉周阿司》浪漫淒美充滿渲染力;《我.我們》體驗排灣電幻夢境;《肉身賽博格》以AI即時運算呈現科技舞蹈。

《池中劍II-英雄會》 異想奇境鼓樂饗宴

明池水劇場《池中劍II-英雄會》今起至16日、21至23日登場,十鼓擊樂團攜手「滯留島舞蹈劇場」演出,10個樂章融合島嶼多元文化,跨界結合山景視覺、鼓樂、武術、舞蹈,各路英雄匯聚湖畔颯然上陣,層峰疊翠、山嵐繚繞搭配裊裊水霧,在如夢似幻仙境景致,由現代穿梭遠古,在一幕幕英雄異想奇境,呈現視聽覺饗宴。

《20伍零》 打造科幻復古旅程

自由擊《20伍零》今起至16日在兩廳院實驗劇場登場,創作型打擊樂團將劇場元素融入音樂表演,由譚鈺樵編劇、符宏征導演,加上擬音師胡定一、樂器設計師江靖傑助陣,劉冠萍、葉柏岑、朱純瑩主演。劇情設定在2050年未來工廠的3名工人,從遺忘已久物件發現100年前時代印記故事,包括流行歌、禁歌、美軍廣播電臺播送搖滾樂,當音樂結合擬音技術、樂器設計與廣播劇元素,打造揉合科幻與復古的聲響旅程,聽見1950年代的聲音記憶與時代生命力。

《我.我們》 躍動排灣電幻河流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今起至16日於臺北國家戲劇院獻演。國家文藝獎得主布拉瑞揚尋找排灣魂,探索自身排灣文化,邀請排灣族阿爆編曲打造音樂電流,轉化古謠氛圍,視覺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創造圖像漣漪,加上LED牆、雷射光,和舞者們一起跳進由0與1構成的排灣電幻河流。

《擊緻春曉》 精湛演奏送歡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擊緻春曉》15日於大湖公園登場,此乃「文化就在巷子裡」系列開幕秀,朱團全員出動,最大編制14人,最少也有8人,11首樂曲適合親子互動、小朋友聆聽。例如耳熟能詳的「媽媽咪呀」,本土文化連結「菜市仔」、「百年歌謠」,壓軸帶動高潮的「巴西街舞」,多元曲風結合精湛演奏,以音符傳遞歡樂,帶來溫暖的擊樂饗宴。

《肉身賽博格》 舞蹈串接AI驚豔感官

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22、23日在臺中歌劇院登場。編舞家謝杰樺化焦慮為舞作,以舞者的身體動態串接AI辨識演算技術,透過大量螢幕拼接舞者軀幹器官,將AI化作第4位舞者,展現肉身與數位溝通曖昧性,混亂但令人驚喜。這檔科技舞蹈開創3種觀演視角,混搭現場互動及線上觀看,除了「一般觀眾席」觀察人機共創未來世界,「線上觀眾席」提供6種頻道視角任意切換,「現場數位互動席」開放帶個人筆電,即席加入與舞者、AI互動。透過螢幕和肉眼觀賞,體驗一場科技狂歡。

《小島大歌LIVE》 跨國界共譜原民頌

《小島大歌LIVE》16日在國家音樂廳開唱,7位南島歌手首次集結,用歌曲跨越太平洋與印度洋,2小時14首曲目,以臺灣原住民語、南島原住民語演唱,透過傳統樂器、吟詠、歌唱,搭配舞臺設計與南島諸國影像互動,呈現對海洋、土地的熱愛。臺東阿美族樂團「漂流出口」女主唱Putad、排灣族歌手戴曉君,以及紐西蘭、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歌手同臺,感受南島文化與音樂的震撼感動。

《林投姊活捉周阿司》 民間傳奇動人心

中華王金櫻傳統文化藝術協會《林投姊活捉周阿司》15日於大稻埕碼頭5號水門廣場公演,描述棄婦做鬼尋仇活捉負心漢,具勸世意義,女主陰魂長舌嚇人、冥紙買肉粽填飽肚子橋段,頗具渲染張力。歌仔戲藝師王金櫻改編臺灣民間傳奇《林投姊》,並擔任說書人穿針引戲,口白、唱唸句句押韻,古韻十足;導演小咪植入靈動輕巧舞蹈美感,賦予人物更細膩小習慣,提升表現深度,輕盈沉重的復仇題材,活潑傳統曲調、早期流行歌曲,穿插在甜蜜纏綿、悲苦淒涼、揪心撕裂劇情,加深浪漫與淒美情懷。

《池中劍II-英雄會》盡顯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颯颯風采。(明池水劇場提供)

《20伍零》由創作型打擊樂團將劇場元素融入音樂表演。(國家兩廳院提供)

《我.我們》體驗排灣電幻夢境。(布拉瑞揚舞團提供)

《擊緻春曉》多元合奏展現鼓動力量。(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肉身賽博格》以螢幕串接舞者身體器官,打造AI即時運算的互動舞蹈演出。(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小島大歌LIVE》用音樂為海洋發聲。(國家兩廳院提供)

《林投姊活捉周阿司》浪漫淒美充滿渲染力。(大稻埕戲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