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文人精神中的美好狀態

中國時報【許文貞╱台北報導】 「王澍是一位今之古人!」建築師阮慶岳和王澍認識多年,描述起王澍的有趣之處,「他至今仍然每天寫書法,雖然有手機,但幾乎不使用,也不用電腦。可以說幾乎所有跟現代社會連結的事情,都仰賴他的妻子處理。」 「他是個活在自己小宇宙裡的文人,但這不代表他不關切現實。他只是一直想告訴這個世界:我們還是可以回到中國文人精神中的美好狀態。」阮慶岳表示。 阮慶岳表示,90年代後期,中國的現代建築開始蓬勃發展,分成兩條路線,一條是海歸派,向西方、日本學習,另一條是在中國求學的本土派,「王樹早期被認為是本土派,但他又很特別,有很強的文人性格。在中國建築過去20年積極發展、想在國際間爭取注意的過程中,他不是積極的那些人。」 阮慶岳表示,「他是個獨行俠,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社交,也不太加入團體,作品很少,也不接觸商業,就是專心的在浙江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辦一所他想像中的建築學校。」 阮慶岳解釋,王澍不相信現代科技進步、汲汲營營地賺錢這樣的價值觀,「他是懷疑的,像他在《造房子》中就說『素樸為家』,不過他也不批判,轉而去尋找中國文化中美好的部分。」例如,王澍認為現代建築與中國民間傳統的工匠技藝是斷裂的,完全沒有連結,像是砌磚、砌瓦等,因此他在自己的建築設計中便大量使用。 「他說過自己最嚮往的年代是南宋,認為南宋文化中有一種品質,就連住在杭州,也是因為過去是南宋首都。」阮慶岳表示,王澍非常喜歡山水畫,曾經受邀來台的時候,「因為那幾天活動都安排在下午,他每天早上都從下榻的國際藝術村,坐公車跑去台北故宮看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