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對中政策 美副卿:推動北京政權更迭不符利益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2日專電)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今天表示,當前世界局勢危險性高,對美國而言,推翻北京政權不符利益,應與盟友一起做足準備,發出明確訊號劃紅線及表達關切,並在盡可能不損美國或盟友的利益下,與北京共存。

康貝爾(Kurt Campbell)中午出席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活動,回應美國前國安官員博明(Matt Pottinger)及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4月刊文強調拜登對中政策過於溫和時,做出上述答覆。

博明在川普執政時擔任副國家安全顧問,以對中採取強硬立場聞名,蓋拉格更是共和黨新一代抗中大將。主持人談到這兩人於文中的建議可能代表創造條件以擺脫中共政權時,康貝爾說,「我想這個部分在目前看來是魯莽的,可能是無益的。」

他表示,美國需要接受中國作為重要的參與者,與北京進行建設性外交往來,符合美國戰略利益。

康貝爾指出,當前世界已經夠危險及不可預測,中歐有一場激烈的戰爭,加上中東局勢的不確定性,紅海也出現挑戰,非洲部分地區發生大規模饑荒,如果把這些問題加總,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將是重大考驗。在這個節骨眼推翻一個大國不符美國利益。

「當下與其嘗試推翻另一個大國,不如與盟友和夥伴做足準備,發出明確的訊號,表明紅線及關切,但也盡可能在不傷自身及盟友利益的情況下(與中國)共存。」他說,大多數夥伴及盟友也不支持美國過去推動政權更迭的政策。

他進一步對川普及拜登對中政策進行比較,強調拜登政府當前與盟友的交往路線,獲兩黨廣泛支持,核心是密切合作,包括真正傾聽重要戰略夥伴的意見,而不是以父權主義的方式互動。

他說,川普政府正確判定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但以單獨行動作為主要因應方式,高度懷疑盟友,有時對盟友非常負面,常常揚言撤軍或祭出經濟措施予以威脅。拜登政府則與盟友合作,不僅在印太區域,更連結歐洲,與近期「美國優先」的相關討論形成鮮明對比。

康貝爾舉例,最支持烏克蘭的國家位於印太,就是現任政府的一項顯著成就。

他也說,舉凡印度與中國的邊界爭議,及中國在台海灰色地帶的挑釁行動等,美國對印太區域的各種潛在挑戰保持警戒。自拜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於加州會晤後,美中雖已經採取實質步驟,建立更多對話及重啟軍事溝通等,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會放鬆戒備。

康貝爾表示,他相信中國決心穩住美中關係,而不是製造不必要的緊張局勢,因為中國需要向投資者和其他人保證已擬定經濟計畫,並且不會尋求製造可能以危險方式升級的摩擦。

「中國很難採取某些措施而不自傷經濟」。康貝爾說,經濟表現對於習近平來說至關重要。(編輯:陳慧萍)1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