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還不夠再製善循環 寶特瓶紡織品的悲與喜

在菲律賓海燕風災災區,志工向居民分享,稍後發放的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邀請大家一起保護環境,讓資源生生不息。物命再生形成「循環經濟」,還助益慈善賑災,善行繞全球。
在菲律賓海燕風災災區,志工向居民分享,稍後發放的環保毛毯是由寶特瓶回收再製而成,邀請大家一起保護環境,讓資源生生不息。物命再生形成「循環經濟」,還助益慈善賑災,善行繞全球。

二○一七年臺灣廢棄物回收率已達百分之六十,在世界名列前茅,然而,仍有許多可以回收的資源沒有順利進入回收系統,最終還是進到了焚化爐。許多國家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前端的回收系統完善,但往往基於處理回收物不符合經濟成本,因此選擇將部分無法消耗的回收物焚燒或是出口至其他國家。

這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淨斯人間志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長蔡思一感嘆,在回收物中占大宗的各類塑膠製品,都是從寶貴的石油資源提煉製成,石油的形成至少需要耗時數百萬年,但做成產品後卻不被珍惜,短暫使用就成了「廢棄物」。

二○一八年《Nature》自然期刊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由廢棄垃圾跟著洋流聚集組成的「太平洋垃圾帶」(Garbage Patch),其面積已達到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約臺灣面積的四十四倍,其中包含大量寶特瓶、塑膠垃圾及廢棄漁具等。

「像被海鳥、魚類誤食的塑膠製品,其實都可以拿來再生成好多東西!」蔡思一強調,不論是石油提煉或是砍樹製成的產物,都是非常珍貴的經濟資源,只將它們「回收」還不夠,在被不當處理,再次造成環境及社會負擔之前,何不利用它們來創造「循環經濟」?

動物誤食塑膠等物質而身亡的案例讓人心驚,淨斯人間研發長蔡思一以此說明,廢棄物對生態的危害。
動物誤食塑膠等物質而身亡的案例讓人心驚,淨斯人間研發長蔡思一以此說明,廢棄物對生態的危害。

對多數人而言,要將廢棄物轉變成高品質的環保產品是很抽象的概念。但將廢棄物與剩餘材料回歸到產業鏈內,再製的循環模式已在許多產業日漸成熟。在臺灣,實行多年且有成效的例子之一,便是將「回收廢棄寶特瓶」抽絲製成紡織品。二○○八年受證嚴上人感召而成立的社會企業——  大愛感恩科技,其最為人知的產品之一「環保毛毯」,正是百分之百使用回收寶特瓶製成。

從毛毯到志工的賑災制服、上班族西裝、套裝,呵護孩子的童裝、嬰兒服,大愛感恩科技與上、中及下游一百五十多家廠商夥伴合作,將回收寶特瓶再製成環保織品,就連背包、手提袋都包含寶特瓶製成的大愛環保紗。而每一件環保再生品在網頁上均有「生產履歷」,標示使用幾支寶特瓶,與原生原料比較所節省的二氧化碳、石油、水等資訊,希望消費者選購生活必需品時,不僅不要過度購買,還能考慮以環保再製產品取代不堪用的舊品。

二○一九年一整年內,大愛感恩科技從慈濟環保站收購了一千七百多公噸的寶特瓶,然而,許多消費者聽到產品是「回收物製成的」,容易因垃圾的骯髒形象產生刻板印象;要提升民眾接受度,除了教育、宣導,只能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

環保站中,志工用心去除與寶特瓶身不同材質的瓶蓋、瓶環,並依顏色分類。
環保站中,志工用心去除與寶特瓶身不同材質的瓶蓋、瓶環,並依顏色分類。

「能夠將回收來的寶特瓶製成長纖級大愛紗,代表我們的原料很乾淨。」大愛感恩科技總經理李鼎銘說明,原料都是由環保志工用心分類,去除瓶環瓶蓋並嚴格過濾。公司的每樣產品都會申請MIT (   Made in Taiwan,臺灣製造)微笑標章認證,通過測試,確認對人體安全。而比起強調科技或技術,「我們更希望透過產品,將背後的環保、人文及愛心帶給消費者。」

一片頂端微捲的菩提葉,蘊藏了愛護地球的深切之心,李鼎銘將公司的「菩提葉」標誌做了詮釋:深綠色的半葉代表的是了解環保又落實日常的人;淺綠色的另一半則代表知道環保卻還在猶豫的人;頂端的扭轉則是代表將人引進環保的世界。

「知道自己回收的寶特瓶中,至少會有一瓶被製成綠色產品,其中環保毛毯還能在海內外賑災時實際幫助到人,這對很多環保志工來說,已經不只是促進經濟循環,更是一個讓彼此感動的心靈循環!」李鼎銘感恩全臺環保志工日夜的投入,同時讓合作夥伴了解加入這條「綠色供應鏈」,除了展現專業,更是在為地球付出,是很有意義的事。

除了開發回收再生的織品、用品,製程剩餘的布邊也可回收,二○一九年大愛感恩進一步研發出回收、回收再回收(Recycle to Recycle to Recycle)的3R技術,讓環保產品可以多次循環再製,從減廢做到「零廢棄」;而研發產品的背後,有著多疼惜地球、疼惜人的故事。

二○一五年新北市八仙塵爆意外,傷患大面積燒燙傷,承受長期穿著壓力衣悶熱搔癢的痛苦。證嚴上人不忍,請大愛感恩科技改善壓力衣材質,研發改良的涼感壓力布嘉惠傷友,後續更將此技術運用在長照、孝親用品。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及提供許多防疫物資給前線單位,其中環保防眩光套鏡護目罩組、泡綿面罩也是回收材質所製。

從初期的寶特瓶再生,到現階段著重回收PET、PP塑膠廢棄物的產品開發,大愛感恩科技希望環保站各類廢棄物能化身為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產物,帶動更多人落實環保的實踐動力。

(撰文:陳麗安、攝影:蕭耀華)

【本文為「慈濟月刊」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