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丹事件:音樂交匯處的意識形態覺醒

抗議中國樂團「回春丹」發文稱「中國台灣」引發不滿,4月2日回春丹的Legacy專場外變社運現場。(資料照片:江昭倫 攝)
抗議中國樂團「回春丹」發文稱「中國台灣」引發不滿,4月2日回春丹的Legacy專場外變社運現場。(資料照片:江昭倫 攝)


在台灣,一個以多元文化與自由民主聞名的島嶼,音樂不僅是藝術的一種表達,也是意識形態和身份認同的舞台。最近,中國廣西的搖滾樂團「回春丹」在台北的演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不僅是音樂界的一次震動,更是一次對台灣人意識形態覺醒的考驗。

一切的起點,來自於回春丹樂團在社交媒體上的一條貼文,提及了「中國台灣」這一敏感詞彙。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稱呼,卻在台灣社會引起了強烈的波瀾。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對詞彙的敏感,更是對於台灣民眾不斷覺醒的身份認同的一次碰撞。

對於許多台灣的音樂愛好者來說,回春丹的音樂是他們情感的寄託,然而,當喜愛的樂團發表了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言論時,這份情感便受到了考驗。筆者觀察到,即使是在音樂的領域,台灣人已不再願意妥協自己的政治立場和身份認同;即使是樂迷,也會對樂團做出的不當言論表示唾棄。

「回春丹」行前在IG貼文引爆台灣網友與樂迷怒火。(回春丹IG截圖)

台灣祭在此次事件中迅速作出了回應,取消了回春丹的演出。筆者認為,這不僅體現了一個活動對於其承載的文化意義和價值觀的堅持,更是對於事件背後更深層次文化和政治敏感性的一種回應。主辦者島楎(劉鈞輝)則身處於一個難題之中:一方面,他作為一名資深的搖滾樂手和活動主辦者,對音樂的愛與追求毋庸置疑;另一方面,他必須在政治敏感性和音樂交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儘管外界的爭議不斷,回春丹在台北Legacy的專場演出仍然進行了。場內的氣氛被描述為相對平和,顯示出音樂本身的力量是能夠超越政治的。然而,筆者注意到,演出中有觀眾舉起台獨旗幟,這無疑反映了一部分台灣人在政治立場上的堅定不移。這種表達方式,雖然在音樂會上不常見,卻鮮明地展現了台灣社會對於政治自主的追求和捍衛。

在筆者眼中,音樂和政治一向是分不開的。音樂不僅反映了創作者的內心世界,也是社會情感和意識形態的鏡像。回春丹事件,讓我們看到,在台灣,即使是藝術的表達,也無法完全脫離政治的影響。這場事件中的觀眾反應,無疑是台灣民眾自我認同和政治覺醒的又一證明。

事件在網路上引起的反應,更是兩極分化。有些網友對於舉旗者表示支持和驕傲,認為這是台灣人捍衛自由和民主的表現;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在音樂會上帶入政治元素過於挑釁,應當聚焦於音樂本身。筆者認為,這種分歧正是台灣社會多元與包容性的體現,也是民主社會應有的風貌。

回春丹事件也讓人不禁思考,未來當邀請對岸的音樂樂團時,台灣是否會面臨更大的困難。筆者認為,這將是一個持續的挑戰。台灣的主辦方將不得不更加謹慎地考量藝術表達與政治立場之間的界限,同時也需要對受眾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認同有更深刻的理解。

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交流形式,本應超越國界和政治,但在特定的歷史和政治背景下,它又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時代的烙印。回春丹在台灣的經歷提醒我們,藝術與政治總是相互交織的。台灣人,通過這一事件,展現了他們對於文化自主和政治自決的堅定立場。筆者相信,未來的路或許充滿挑戰,但這也是台灣文化和民主的一種成長。只要我們對於不同聲音保持開放和尊重,音樂將繼續在這片自由的土地上綻放。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共啟動國防、外交、台辦 利用台灣天災進行統戰
RCEP成效不佳 中國想往CPTPP擴容模式前進?
中東王子與空鐵 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