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遇桃花源/吳萍英

吳萍英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到了暑日集中休假期,同事與朋友要麼攜家帶口、要麼結伴而行外出旅遊,我和老公則選擇一起到黃茅老家小住幾日。這幾天,我們到處走走、聽聽、看看,樂在其中。期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間濃濃的泥土味、煙火味、人情味。

◆喜逢升學宴
回去的第一天,正趕上老公堂侄的升學宴。堂侄很爭氣,今年高考考了600多分,被中南大學醫學院錄取,本碩連讀。

這不,在祠堂擺宴慶賀。

聽聞這個消息,我迫不及待攙著婆婆提早來到了祠堂。祠堂位於屋場中心,前後三進,紅牆碧瓦,雕龍畫鳳,大門口左右擺放著一對威嚴無比的石獅子,祠堂四周彩旗飄飄,讓祠堂顯得更加古樸莊重。

進入祠堂,呵,三個大廳都擺了桌椅板凳。可見要來的人不少。老家人在祠堂做酒熱鬧得很,幫工者眾多,都是本屋場的人員。他們職責分明,有理事、禮房、主廚、幫廚、泡茶接待等六七十號人,全聽理事調遣。

來客一到,鞭炮劈裏啪啦響起。客人接過熱茶,直奔禮房上禮。禮畢找位子坐下,同桌之間便相互攀談起來。

與我們同桌的是鎮裏的幾個花炮老闆。他們說,近兩年,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擔當作為,萬載花炮產業發展迎來了久違的春天。花炮老闆們自然分外珍惜眼前良好的發展機遇,安全生產絲毫不敢懈怠,高溫停產,他們才有時間坐下來喝喜酒。

隨著三聲禮炮響,理事快步走到供奉的德隆公公牌位前,連鞠三躬,並大聲講話,“感謝各位親朋、各位鄉鄰前來參加周某某的升學宴……”,個子高挑、眉清目秀的堂侄子,面帶笑容,右手端著紅酒,一個勁地向大家致謝。

此時,端菜的人員開始進場,只見一個個後生,左手高高托起放有六碗菜的條盤,疾步如飛地穿梭於人群之中。像是變魔術似的,紅燒肉、紅燒魚、羊肉湯、油淋雞等足足十二大碗瞬間鋪滿桌子。

別看鄉村廚師,做菜手藝十分了得,炒出的菜,色香味俱全,地地道道的農家口味,比城裏大賓館、大飯店的菜好吃多了……

◆流連小菜園
黃茅這地方,田少地少,剩餘勞力大部分去花炮廠打工,或是做生意,能靜下心來種田種菜的後生少之又少。

種菜是個精細活,需用心才能種出好菜來。

屋場中數小叔子最能幹、最勤快。他是老公的親堂弟。平時,只要花炮廠沒事做,小叔子就在家門口菜園忙乎。他家的菜園,一年四季都是鬱鬱蔥蔥。

下午,暴雨過後,一陣清風徐來,讓人心清氣爽,妥妥的摘菜好時機。我們來到菜園,眺望遠方,雲霧繚繞,仿佛置身於一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唯美畫卷中,內心多了幾分恬靜與歡愉。

小叔子的菜園,誇張地說是個百蔬園,花格圍牆四周栽著幾棵低矮的桂花樹,一畦畦的土被小叔子侍弄得井井有條,各色蔬菜生機盎然。園子裏菜品繁多,豆角、扁豆、絲瓜、辣椒、韭菜、茄子、芋子、空心菜、小白菜、紅薯葉等應有盡有。

看:個大肉厚的燈籠椒,瘦小的尖嘴朝天椒,個長的紅線椒;豆角籬上的豆角一掛掛、一串串像羞答答的少女搖曳在風中;絲瓜藤上的一條條絲瓜懸在半空中,像是在向我們招手;寬大的芋葉上滾動的水珠像珍珠一般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我喜不自禁,招呼著老公一齊動手。一會摘這個菜,一會摘那個菜,不一會,就摘了一大簍的菜。儘管汗流浹背,儘管腳下沾滿泥土,依然遲遲不願罷手。

小叔子說,自己種的菜,沒打農藥,放心吃,目前家裏吃飯的人不多,栽的菜吃不完,左鄰右舍有需要,隨時可來採摘。

我抬頭一看,那小叔子的臉上,滿是燦爛的笑。那笑,比陽光還鮮亮。

◆漫步沿河路
婆婆家住黃茅鎮的城中村,屋場與黃茅街一河之隔。近幾年,黃茅鎮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甚多,尤其在沿河邊上建起了一條條寬闊的柏油馬路,讓老百姓拍手叫好。

晚飯過後,我和老公到沿河路上散步。只見,遠方的太陽帶著輝煌漸漸西沉下去,天空中慢慢形成了斑斕的晚霞,讓黃昏增添了幾分迷人的色彩;彎彎的小河像流動的水蛇,蜿蜒而下,河水潺潺,濺起一朵朵的水花;河岸邊,一排排的柳樹、像小姑娘的辮子在隨風飄舞;沿河路兩邊,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綠的綠,紅的紅,紫的紫,煞是誘人;遠處,一頭老水牛正在慢慢地嚼著青草;一群鴨子嘎嘎地往家跑……活脫脫的一幅鄉間秋景圖,我如癡如醉。

寬闊的柏油馬路上,行人或快或慢,或單獨或成群而行。喏,么叔么嬸推著孫子漫步走來了。我問么嬸,這路上咋這麼多散步的人?么嬸說,每天都如此,來這裏散步的有黃茅街的住戶,還有附近的村民。她還說,現在農村人的生活好多了,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和注重身體保養了。我恍然明白,晚間散步已不再是城裏人獨有的飯後消遣的方式了……

轉了一大圈,我們開始往屋場中心走,我驚奇地發現,橫穿屋場的路上方一盞盞的路燈在閃爍,讓我幾乎忘記了是在鄉下行走。

不一會,走到祠堂旁邊,只見一大幫人正坐在一起閒談,旁邊蹲著兩條大黃狗,耷拉著腦袋,眯著眼睛好像在聽大人們談話,見了我們只是站起身來搖尾巴,卻不叫喚,孩子們則在曬場上嬉笑打鬧,我們欣然加入閒談的隊伍中。

老公曾是屋場裏考出的第一個大學本科生,我們夫婦又都在縣直部門任職多年。對於我們的到來,鄉親們格外高興,話題也多了起來。剛坐下不久,四嬸端來兩大碗麻糍,堂嫂端來兩盤瓜子。

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就像是在茶館一般,誰都不在乎吃相,只圖閒談開心。你一言,我一語,高興地分享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樸實的話語中,透著各種商機,透著幾分溫情。

不知不覺,聊到深夜,大家意猶未盡……

回家躺在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鄉村的山水與花草,彌漫著泥土的芳香,老家的人,舉手投足透著親情、溫情,讓我感覺特別放鬆、安心。由此,我想到陶淵明的詩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我不禁感歎:如今這鄉村,不就是我心中嚮往的桃花源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