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台灣企業併購十年史 專家:遠遜韓國與新加坡

外送平台「Uber Eats」日前宣布306.8億元併購「foodpanda」投下震撼彈,併購是企業規模成長最快速的捷徑,不過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9)日發布《台灣併購市場十年回顧》,發現儘管企業併購件數已翻倍成長,連三年成長,今年還有望創歷史新高。但專家認為台灣併購「遠低於鄰近國家」,與我國的經濟實力仍無法匹配」,以韓國為例,2023年韓國GDP總量約是台灣的2.3倍、然其併購交易件數卻是台灣的5倍;新加坡GDP總量只有台灣的70%,其併購交易件數卻為台灣的3.5倍。

延伸閱讀:全台攤販數史上新低!平均每攤賺53.3萬 肉攤年收379萬最好賺

Uber Eats日前宣布以9.5億美元併購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投震撼彈!資料照片:中央社
Uber Eats日前宣布以9.5億美元併購 foodpanda 台灣外送事業,投震撼彈!資料照片:中央社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籌備《台灣併購白皮書》系列已邁入第十年。於2024年5月29日舉辦的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主題為「承先啟後 形塑未來」,並特別進行 「台灣併購市場十年回顧」,

去年雖然大型併購交易較少,令台灣市場交易金額衰退36%,然而,件數往往比金額更能表彰併購市場之溫度。經統計,去年台灣併購交易共有131件、年成長12%,已連續三年成長並創下歷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台灣企業併購交易件數亦已達43件,預計全年仍有機會續創高峰,顯示台灣企業正逐漸邁出大步,透過更積極的併購行為來快速取得技術領先、產品優勢及市場地位。

劉博文點出,台灣企業併購件數屢創新高固然值得我們高興,但若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而言,目前的併購活動其實仍遠低於鄰近國家,與我國的經濟實力仍無法匹配。例如,2023年韓國GDP總量約是台灣的2.3倍、然其併購交易件數卻是台灣的5倍;新加坡GDP總量只有台灣的70%,其併購交易件數卻為台灣的3.5倍。顯見台灣企業在併購動能上仍遠低於鄰近國家,未來的發展的空間仍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白皮書正式發表適逢十周年,編輯團隊特別回顧台灣過去十年併購市場的變化,與十年前相比,台灣企業已積極走出台灣市場,不斷透過併購海內外標的公司,達成策略聯盟、互補競爭優勢、轉型升級和搶占市場先機等目標。

回顧台灣近十年併購市場,共有六大趨勢:

1. 併購件數翻倍成長(從2013年的61件成長到2023年的131件),海外併購日益積極

2. 對中國投資意願下降,台商出走尋覓新方向

3. 歐洲及東南亞異軍突起,為台灣企業海外併購的熱門選項

4. TMT(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與金融業,台灣灣併購投資市場的指標性產業

5. 透過策略結盟以打造完整生態系,互補各自競爭優勢

6. 台灣企業積極透過併購升級轉型,搶占市場先機

1. 逾七成台灣企業看多2024年的併購市場,更有逾五成認為併購金額將顯著提高

2. 東南亞併購熱潮不減,日本躍居第二大台灣企業偏好併購地區

3. 台灣企業預期的併購交易金額,仍以美金5仟萬元以下為主,並取得被併購標的控制權以主導經營

4. ESG績效好壞雖不會直接導致併購交易終止,然而將直接影響估值及交易條件

觀察台灣鄰近幾個國家的併購活動,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蔓延下,中國大陸(以下簡稱中國)市場已連續四年下滑,交易金額及件數衰退28%,總金額只有2015年高峰時期的23%,其中國內企業間併購佔了八成,跨境併購只佔兩成;新加坡亦自21年高峰後下滑,金額與件數分別衰退26%及20%,跨境併購為其市場主力;向來活絡的韓國市場衰退幅度較小,金額與件數分別下降15%及11%;這兩年股市重回新高的日本則逆勢成長,併購件數增加6%、金額更是大增70%,顯見其市場之活絡程度。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周容羽指出,依據PwC Taiwan的《202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76%臺灣企業領袖認為企業需在十年內轉型,才能維持獲利性,顯著高於全球的45%,顯示出臺灣企業對未來生存能力擔憂加劇,越來越多企業領袖思考如何轉型。

為洞悉台灣企業對併購關鍵議題的看法,今年併購白皮書共蒐集208份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產業公司、私募創投和服務機構,瞭解台灣企業對併購市場未來展望,以及對於併購後整合關鍵的看法。

歡迎加入【Yahoo理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