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有感 安全無虞 才能共榮

中國時報【張朝欣】 輸配電設施是多數民眾眼中的嫌惡設施,台電目前推動「共榮機制」,例如新北市板橋新板特區的新民變電所,變電所設於地下,1樓規畫辦公大樓與商場,藉由商業行為創造經濟力,成功讓民眾接受這種共榮模式。 但非都會區因位處偏遠且人口分散,共榮機制不一定適用,需建立一套兼顧情理與地方需求的回饋機制,並列為發電成本由全台用電者共同分擔,如此才能讓受影響的民眾獲得實際、有感的補償。 目前台電為促進電力開發,訂有「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促進電力開發協助金執行要點」,提撥一定營收做為地方回饋金,但對象為各縣市政府,並非直接針對受影響民眾,導致民眾感受不深,台電應考慮修改回饋方式。 以台塑六輕為例,六輕每年撥發電業回饋金給所在地雲林縣麥寮鄉民眾每人每月600元,加上與鄉公所合辦學生交通車、營養午餐、老人共餐食堂、弱勢家庭學童早餐、急難救助金等,這些福利讓民眾相當有感。 不過民眾最在意的還是安全問題,口湖鄉反電纜自救會表示台電不斷強調輸配電設施沒有安全問題,但動工10餘年僅舉辦施工說明會而非公聽會,缺乏充分溝通並提出安全證明,無法有效化解居民疑慮。 「安全」是民眾對於生命財產的基本要求,「回饋」則是對受影響民眾的實質補償,只要能做到安全無虞,再用回饋「接地氣」與地方共榮共存,相信台電在進行輸配電設施工程時,將可以把阻力化為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