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反中而挺川」的台灣自由派有如民粹棋子,川普打關稅貿易戰恐拖垮全球
文:廖家禾(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學生)
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遭槍擊後振臂一呼,美國總統選舉似乎更注定由這位狂人當選。
在2020美國選舉年時,《紐約時報》便指出中國的「自由派」異常地支持川普連任,而非支持意識形態較為進步的民主黨,該文說明這樣的支持,源於川普反對中國的政治及經濟立場。身在中美夾縫中的台灣,也不乏出現自由派支持川普的情景。
然而,這位被稱為「務實」、「真小人」的保守候選人,真的值得我們犧牲重要、進步的價值嗎?
筆者希望從川普的貿易政策切入,檢視這些「美國優先」、「反中」政策的實際利益與合理性。通過了解經濟面向,我們可以更清楚亞洲自由派,支持川普的政治本質與立場,並做出抉擇。
美中的貿易逆差
美中的貿易逆差是川普「美國優先」貿易政策的源頭,從貿易逆差的現象連結到美國產業外移、失業議題上,川普藉由這些現象策動了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政策。
仔細檢視美國本身的國際貿易現狀,便可發現美國自1980年代後,逐漸出現較有規模的貿易赤字,簡單來說美國的進口大於其出口。貿易逆差對一國的經濟表現會有什麼影響呢?現今美國的貿易逆差,又與川普口中偷走工作的中國有什麼關係呢?
回顧美國貿易逆差的歷史,諾貝爾得主孟代爾(Robert Mundell,1932-2021)便曾明確表示,美國自1975年起的龐大貿易逆差與中國毫無關係,1975年的中國經濟還尚未開放,甚至還停留在文革階段!
在1980、1990年代美國的貿易逆差對象曾經是德國、日本等不同國家,隨著時間推移美國貿易逆差的對象不斷轉換,直至近幾十年中國才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貿易逆差的現象一直都存在,與中國的出現較無關係。即便中國消失,貿易逆差也不會消失,因為貿易逆差的原因,從來都不是神秘的陰謀或是有國家在耍手段,而是源於美國消費者對廉價商品的需求。
對國際貿易的誤解
國際貿易奠基於「比較利益」這項原則,各國通過專注生產來極大化效率與利益,並與他國相互交易形成國際貿易。
一般而言,經濟學家同意國際貿易對國家「整體」而言是好的(整體利益大於損失),然而傷害仍會產生,國際貿易在國家「內部」形成強烈的所得分配,例如出口廠商得利,接受進口競爭的廠商有所損失。
此時政府對內政策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良善的管理可讓利益有較為合理的分配,良善的輔導,可使無法與進口商品競爭的廠商和工人得到救助與轉職。
美中貿易同樣使美國得利,中國擁有充沛且相對便宜的勞動力,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中國生產或組裝商品的成本相對較低,最終價格也較為低廉。這項特色正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優勢,也是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原因,美國的消費者在貿易中得以享受價格便宜的商品。
根據學者Xavier Jaravel與Erick Sager 2019的研究,在調查了數十萬種美國人消費的商品後,美國2000年至2007年的商品價格,因與中國貿易而大幅下降,使得消費者購買力大幅上升。透過貿易,美國的消費者可以用更有效率與更實惠的價格購買商品。
貿易逆差對美國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貿易逆差表示美國出口的收入,小於進口的支出,美國必須向他國借錢同時出售資產,以彌補進口所需花費,因此成為了債務國。
成為債務國的影響取決於借款用途何在:是用於滿足當前消費或是用於更有意義的投資建設上?柏南克(Ben Bernanke)等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當前的借款用途,似乎沒有提升美國的實體投資或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較無助益,但短期內還無須擔憂。
貿易赤字在經濟學家眼中並非急迫之事,但在政客與川普眼中可非如此。
美國在貿易中得到重要的利益,但是國內也遭受所得分配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美國本身也面臨產業轉型、貧富不均等現象。在遊說、民粹與政治勢力影響下,川普主導的政權將重心放在對外政策而非對內政策,他選擇對國際貿易施加限制,而非做好政府在國內應該扮演的角色。
川普大興古老的保護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將矛頭轉向此時最大的貿易逆差對象中國,發起了傷害美國也傷害盟友的貿易戰。
錯誤且荒謬的中美貿易戰
施加關稅是貿易戰的重點,川普利用總統的權力,以國家安全為由分別多次對中國及世界各國課徵高額稅負。
首先,從標準的教科書切入,高額的關稅課徵必然導致國家福利下降,且關稅的施行往往不是出於純粹的經濟分析,更多時候出自國內特殊利益團體的政治影響。
無論對經濟影響為何,以國際貿易榮獲諾貝爾獎的克魯曼(Paul Krugman)大力抨擊川普使關稅再次腐化,關稅行為有損國內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得利的團體卻是少數的特殊利益。
川普的貿易戰不僅反中,還反歐、反加拿大、反對亞洲的多個國家,我們不禁好奇:「為什麼從加拿大進口鋁會對美國造成國家安全威脅?」(台灣也非鋼鐵與鋁的關稅豁免對象)
其次,從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切入。學者Aaron Flaaen及Justin Pierce2019年的研究指出,美國在2018、2019的貿易戰摧毀的就業機會是創造的兩倍!
隨著關稅的實施,不僅美國的消費者遭受損失,美國下游製造商的進口成本也激增,自然而然衝擊美國本地的廠商和就業機會。這一再凸顯貿易戰的錯誤,同時也與川普的口號背道而馳,還傷及盟友使全球經濟放緩。
再者,從脫鉤中國經濟的目標出發。
2023年,《紐約時報》重新審視這項目標,學者研究指出美國擺脫對中國依賴不易,美國對中國仍存在許多進口或間接進口。
即便美國選擇脫鉤中國,改從越南或墨西哥等國進口商品,然而這些國家的商品卻仍是從中國進口,中國在越南與墨西哥的投資和設廠數量不斷增加,美國依然高度依賴中國。
除此之外,透過這樣的過程進口商品,也讓進口成本上升,研究再度指出這傷害了美國的消費者。川普的貿易戰儘管以「反中」為出發,報復或修理中國的態度讓其支持者為之瘋狂,但貿易政策成效卻帶來與目標相異的成本與傷害,不僅傷害美國也傷害其盟友。
貿易戰之外:信仰、價值與抉擇
花了如此大的篇幅檢視川普貿易政策的核心與成效,很明顯的川普的貿易框架並未為美國及其盟友帶來利益,以反對中國、反共為出發的貿易政策在落實上可說是虛無飄渺。
筆者想要強調的是,堅守民主、反對獨裁或是惡意的國際角力固然是正確的價值觀,在貿易政策對中國做出合宜的制裁與抵制,也是合理的,然而川普似乎只是為了迎合民粹與不滿,利用憤怒攫取權力和利益。
即便以經濟上的共同利益為出發,支持川普對中制裁,上述的政策成效似乎都指出這種支持是毫無道理的。若在貿易政策上支持川普並非有力的依據,那麼亞洲自由派只剩下意識形態與川普的口號一致,換句話說亞洲的自由派也成了川普民粹操縱的對象之一。
然而,川普貿易政策帶來的傷害並未能使這些自由派覺醒,川普為世界帶來的成本與損失,似乎被盲目的反中或反共所遮掩,遑論川普在政治層面上是如此與民主價值背離。
亞洲自由派的支持確實反常與怪異,當反中經濟政策失靈,甚至出現極為龐大的代價和負面效果時,這些支持便代表自由派漸漸與極右派、狂人、懕女、破壞民主憲政等價值觀為伍,這種在反中情緒下產生的情況,不禁讓人聯想到法西斯的政權與態度。
眼見川普準備再度入主白宮,正視川普的實際作為與影響、考量「務實」的結果是極為重要的,重新審視自由民主的價值,並研擬出一套價值良善且有力的對抗策略是當務之急。
面對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黑暗政權,川普在價值觀和實際利益上絕對不是我們的好選擇或效法對象,真正的自由派應該對川普的上任感到膽戰心驚。
延伸閱讀
《人性之鏡》書評: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能否映照出人性?
尷尬的夥伴關係:以哈衝突爆發後一年來,「親以」的新加坡如何面對巴勒斯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