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女性養老,是一個老齡化下略顯沉重的細分議題。

之所以沉重,是因為女性普遍比男性擁有更長的預期壽命。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8)顯示,全球總體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2歲,其中女性預期壽命高於男性4.4歲。

而在絕大多數國家,女性參與工作的時間及所獲得的報酬都比男性要少。即便是在發達國家,根據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的一項民意調查,受訪的老年男性平均每月領取911歐元養老金,而女性老人只能得到636歐元,單身獨居的老年女性更容易面臨“老後破產”的風險。

活得久、收入少,加上獨身主義、伴侶早逝、不希望打擾子女等觀念的日趨盛行,都指向了一個未來,那就是女性養老難題將變得尤為突出。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女性佔絕大多數的老齡化社會,也意味著一個尚未滿足的龐大市場。美國社會就推出過一項名為“Innovation@50+”的新激勵措施,與科技和醫療保健公司合作,專注於為50+老年人投資創新解決方案,這是一個等待探索的金礦。

時勢造英雄,一個人口不斷增加的細分賽道,代表源源不斷的需求與流量。

已經或即將步入老齡化行列的中國女性,她們中的大多數消費能力、數字技能都已經形成。是時候,讓聚光燈照耀在她們身上了。

女性養老新模式,從共居社區說起

女性養老,絕不僅僅是國家民政部門和專家智庫在思考的嚴肅議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早就開始琢磨,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前不久,5個單身姐姐在全中國尋找居住地,最終決定合夥在麗江置房共居、抱團養老的新聞,直接被年輕網友們送上了熱搜,閱讀量高達3.5億,不少人直呼“這就是理想的養老生活了”。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中國女性為共居社區而激動不已,她們並不孤獨。這種“共同住宅”(co-housing)的養老模式,在海外也有不少實例探索。

在英國倫敦,一群50到87歲之間的單身女性,成立了共居社區New Ground;NHK紀錄片也曾報導過日本七個單身老太太購買同一幢公寓共同生活的故事。法國的熟齡女性共居社區babayagas,也在嘗試為年長女性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社區,一起慢慢變老。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提到共居社區,並不是說這一定是女性養老的最優解,而是其所展現出的、迥異於當下主流社區的女性特色,是探討服務老年女性或全體老年人時,所無法迴避且值得借鑒的。

女性視角下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簡單來說,熟齡女性共居社區展現出了養老生活的另一種角度。

首先,是多元化需求。

女性對老年生活品質普遍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更依賴多元化的保障。有調查顯示,女性的養老預期(3.31分)明顯高於男性(3.15分)(5分制),在節目中,“抱團養老”的麗江姐姐團也是在多方考察環境、醫療、生活便利程度等等要素之後才確定的。

而共居模式可以既保有私密空間的前提下,同時不用像入住養老機構一樣遠離豐富的社區生活圈

在多個共居社區的探索中,都能看到,女性們對環境進行了一系列的適老化改造,比如住宅以底層建築為主,建立無障礙步行道、人車分流、更低按鍵的插座等等。與此同時,共居社區還提供共享空間,共享的園藝、社交綠地等是社區的關鍵部分,這使得讓老年人可以保持與鄰居的聯繫,更容易獲得支持並獨自生活,而不必搬進昂貴的輔助生活機構。

多元化+適老化的活動空間,對於老年女性的生活品質來說極為重要。

其次,是科技力量的加持。

在這些共居空間中,不乏看到一些新興養老科技的入住,比如日本養老姐妹團“個個Seven”,就在每個房間都安裝了SOS呼叫系統,2018年初就曾幫助71歲的川名紀美及時召喚到鄰居幫忙。

和大多數年輕人的想像不同,如今,60歲以上的女性都更精通技術。《華爾街日報》就曾報導過一位75歲的老人娜塔莉·耶林,利用推特發聲,讓她的孫子打電話給自己。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的研究,自2009年以來,老年人對社交媒體的採用率增加了兩倍。

數字軟硬件帶來的便利與連接,也賦予了老年女性更豐富的體驗和安全感。

另外,則是公共養老服務的不可缺位。

儘管越來越多的中產女性願意組團養老,但個體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在上述養老社區中,大多數依然選擇將生病護理的等個人難以獨自承受的工作,交給公共服務來完成,“不提供護理幫助”極大地減輕了共居生活的壓力和負擔。

對於經濟實力不足、無法組團養老的老年女性來說,更加只能依托家庭和社會養老機構來完成老年生活。像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馬某將79歲癱瘓母親活埋的悲劇,是農村女性養老困境的側影,也是公共服務必須去覆蓋的角落。

For old,for women,科技創新的又一次繁榮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更想知道,既然熟齡女性的養老生活開啟了一扇需求之門,那麼該從哪些角度去填充呢​​?

送佛送到西,這裡就簡單給大家列舉幾個方向:

1.面向女性疾病的醫療硬件與服務。

可能少有人知道,很多年以來,雌性動物是被排除在動物實驗之外的,因為其激素水平的波動會影響實驗數據的穩定性。這也使得許多與女性激素相關的實驗與藥物難以被推行。

而如今,已經有少數公司開始希望從老年女性的健康特質中獲利了。

比如面向更年期女性,幫助其更好地管理多囊卵巢綜合徵(PCOS)的初創公司Allara,不久前就獲得了50億美元的投資。“人們一直不了解女性的健康意味著什麼”,創始人雷切爾布蘭克在接受采訪時,如何對待女性的醫療保健, 讓她們的整個醫療保健結果變得更好,能夠獲得市場機會。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另一個女性數據比較突出的則是阿爾茲海默症。統計數據表明,女性患上該症的機率也比男性要高,女性向的產品設計可以很快獲得關注。比如當追踪到患者離開周邊時,阿內爾托會立即提醒“媽媽已經離開家”,智能硬件公司UnaliWear 打造了可以語音輸入的可穿戴設備,以吸引老年女性。Limmex 產品(美國境外)提供顏色豐富多彩的緊急手錶。

2.女性社交應用。

要在社區內達成共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女性老人還是希望或只能居家養老,但許多住在自己家中的老年人,往往幾個月來很少或根本沒有與家人或朋友接觸,更容易面臨社會孤立的風險,其中女性老人更容易感到孤獨。

美國ARP的一個調查顯示,女性更容易因為營銷廣告製造的焦慮和恐懼而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因此,數字技術可以作為社會連接的入口,幫助老年人提升幸福感,將是一個重要的細分市場。

比如全面依賴可穿戴設備和傳感器的接管,會讓許多女性感到緊張,因為她們失去了與家庭醫生如同朋友知己一樣的連接感。因此熟齡女性網站“sixtyandme”建議互聯網健康產品能夠允許患者和醫生遠程互動,例如可以在Skype上與醫生進行對話,執行常規檢查和提供營養建議,這種交流能拉近患者與醫生的距離,會讓女性感到更加自在。

同理,一些面向熟齡女性打造的互聯網應用,能夠增加社會連接感和精神生活的產品,諸如Zumba、紙牌遊戲、直播等娛樂應用,將能很快增長。

3.對現有智能家居的重新設計。

在居家養老的需求驅動下,智能家居的設計也需要被重新審視。

舉個例子,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長壽,以至於在70歲以上的年齡段,傳統的家居設計使她們很難自主進入浴室、臥室等空間。另外,獨居女性對於隱私和安全性的重視也更高,一些追踪健康狀況的終端如智能攝像頭、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陪伴機器人等,對於隱私和安全性的考量會更容易獲得女性用戶的支持。

瑞典公司Shortcut Labs就開發了一款Flic智能按鈕,不需要用戶重複一百遍同樣的命令,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更快更可靠地觸發服務,指揮Alexa關掉室內的燈光、播放個性化音樂列表或是啟動車輛,適合數字技能不足的老年人使用。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因女性而繁榮,適老化科技的錢景與挑戰

4.醫療美容健身等。

無論哪種養老方式,健康的身體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中晚期女性往往由於情緒、壓力、營養攝入等問題,無法享受體育生活,更容易變得肥胖,定期的體育活動和鍛煉就十分必要了。

但增強肌肉的同時,老年女性還面臨跌倒、疾病等潛在因素,因此需要專業的體育教練或理療師來設計鍛煉方案,這一市場也將有不少機會。

此前美國就有公司推出了適合50+女性的健身跟踪器,可以連接到響應中心,為獨自生活的女性提供服務。還有企業打造了舞蹈課程,通過AI與友鄰進行匹配來提升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表象。

除了力量訓練,老年女性的另一個需求則是臉部整容。艾奇頓等學者曾發現,在面對老化臉部的整容時,48歲女性所表現出的滿意度高、幸福感改善(86%)。對於許多女性來說,美麗也是老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幫助她們改善形象,也有待更多創新。

未來,女性將占到老年群體的大多數,而她們也是社交媒體、數字技術增長最快的受眾之一。毫無疑問,女性的聲音已經被不少有識之士所聽到,到2050年,或許產業投資將被重新定義。

必須承認的是,讓女性更加精彩、體面、優雅地度過老年生活,而其所能惠及的絕不僅僅是女性本身,也是你我每一個人及孩子們的未來。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