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冠狀病毒,讓我看見赤裸的種族歧視
作者/獨立評論
文/謝智翔
年初1月8日,我因工作關係離開台灣、前往日本,隔天看電視時才開始注意到武漢不明肺炎的訊息。當時我和日本朋友都不以為意,認為這是中國的地方「奇聞」。之後日本電視台仍每天持續報導,但我們還是不當一回事。
1月20日,我結束在日本的工作,從日本直飛越南胡志明市,開始我3週的度假行程。我住在越南朋友經營的民宿,無聊時都會把衛星電視從越南台轉到CNN、再轉回越南台打發時間。此時,越南的電視台完全沒有武漢肺炎相關訊息,但CNN等國際媒體已發出警告。1月21日,我開始感覺事態不太對勁,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就知道事情大條了。但越南朋友仍不太相信這有什麼嚴重,另一位越南朋友還很大方地邀請我到他位在頓內(Đồng Nai)的老家,和他們全家一起過新年。
1月26日我從頓內回到胡志明,范五老街戴口罩的人明顯變多,越南的電視台也開始瘋狂播報冠狀病毒相關新聞。而在1月26日之後,越南很多旅遊區出現了「中國人不可」的告示,網路上也出現越來越多中國客人被遊覽車丟包或是整團被旅館拒絕的故事。
我從1月28日開始移動,前往大叻、芽莊等地,因為「看起來是中國人」,也有不少次被罵、被白眼的經驗。遇到這些「歧視」,我其實並沒有太生氣,因為知道這種「歧視」是出於染病的恐懼而不是惡意。而且不少越南人有聽過台灣,只要說明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的話大多能解決。如果遇到不知道台灣是什麼的,我則乾脆放棄,因為越解釋只是讓對方更害怕。有人會覺得越南人民反應幹嘛這麼大?這是因為一般越南民眾非常反中,多少用武漢肺炎借題發揮,宣洩平時積壓的反中情緒。
▎在冠狀病毒名字的發源地被罵冠狀病毒
越南行程結束後,我轉機前往歐洲繼續旅行,途中在雅典待了兩天。在越南時就已經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亞洲人因為這次疫情,在西方國家被歧視。雖然心裡已經做好準備,但萬萬沒想到,我會在現代希臘這個歐美文明的「邊陲地帶」遭受到赤裸裸的歧視。
這是我第二次造訪雅典,一進城去了青旅卸貨後,我就往超著名景點衛城前進。路上經過有名的「集合場所」(agora,英文單字裡的「公眾場合恐慌症」agoraphobia就是從這個希臘字來的),忽然有一群小屁孩走過,對著我大喊:「corona!」看我繼續往前走,又回過頭來大喊:「corona virus!」
被現代希臘人用現代希臘語說是「冠狀病毒」,讓我這個被歧視者又想哭又想笑。一方面情緒上的衝擊非常大,另一方面我馬上職業病發作,想到「conora-/korona-」這個字首最早的起源,不就是古代希臘語「κορώνη」嗎?來西方文明的起源地被用古代人的語言歧視,也算是沈浸式多語習得百年難得一遇的樂趣!
但說實在,這種歧視非常的恐怖,也令人不寒而慄。在越南遇到的歧視僅是出於恐懼和自保,這裡的歧視聽起來則是根深蒂固的憎惡,即使你衝上去說「我是日本人」或「我是台灣人」也是沒用的。雖然說這群小屁孩不代表大多數人,但只要總人口數裡有1%的人這麼極端,遇到也夠你受了,不小心可能會有生命財產的危險,久而久之還會真的罹患「agoraphobia」!
▎旅行家的避免歧視小撇步
從越南一直走來,我不斷地在思考該如何應付各種不同「歧視」的情況,以下就透過幾個實際案例,幫大家整理一些實證且有效的應對方法:
1.學會用當地語言說「我是台灣人」
英文不是每個地方都通,非常時期要旅行,最好學幾句當地語言,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是台灣人」。在越南很多店家會在店門口貼上「我們不提供服務給中國旅客」,如果能夠說明自己是台灣人的話,基本上都能使用服務。不過這招對於「惡意歧視」就沒有用了,那些雅典的小屁孩想叫你「可樂娜」(corona),不會因為你是台灣人或是日本人就放過你。遇到這種惡意歧視最重要的不是回嘴,而是冷靜思考自己是否會有生命財產的危險?若有危險的話快步離開,若確認對方不能在物理上對你造成傷害的話,你要用台灣的國罵暗暗罵回他們也沒人管得著。
2.護照戰法
若言語不通,用護照證明也是一個方法,但台灣護照封面上有「中華民國」的詛咒,「Republic of China」會讓下面的「Taiwan」失效,如果你想解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跟「Republic of China」是不同的東西,對方可能會先落跑或是直接把你轟出去。那該怎麼解除這個中華民國的詛咒呢?我通常是用遮掩的方式,技巧性地只亮出下方「TAIWAN」的字樣矇混過去。
3.隨身帶著口罩
這一路上我發現口罩不是為了「防疫」,而是許多地方的「入場券」。在芽莊,有店家是「沒有口罩不准進」,當時我身上沒有口罩,可能又長得不夠像日本人或韓國人,店員看到我真的像看到瘟神一樣激動地把門拉上,那種被直接掃地出門的挫折感,讓我完全沒有動力回去旅館拿口罩。所以,就算你沒有要去有風險的地方,口罩還是要帶著備用。戴口罩會讓害怕的人比較安心,也會讓店家比較願意服務你。
4.微笑並主動
最後幾天在胡志明市,我跑去參加一個湄公河小旅行團,車上30多個人都是來自歐美國家的旅客,只有我一個亞洲面孔,在這個非常時期可以說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情況。當地的越南導遊可能也深知這個情況,所以車子發動後他第一個提的就是「冠狀病毒」,他表示越南現在人心惶惶,胡志明市已經有12例,所以我們現在要保自己,有口罩的請你們要戴口罩,然後不要歧視中國人,中國人不是病毒,這是不對的。越聽他講越覺得他在此地無銀三百兩,如果真的有歧視中國人的旅客,這樣肯定是越聽越想歧視,越聽越害怕。此時我就在想,難道我要站起來說:「我不是中國人,而且我近期沒有去過中國!」才能化解這尷尬的行前說明嗎?我後來想想這樣也不對,這樣只是越描越黑而已。
這個整天的行程有很多跟其他人同桌吃東西喝飲料的活動,我其實真的很擔心自己到底會不會給人帶來壓力。但我後來想通了,就不要想太多,微笑並主動與人攀談化解張力才是積極有效的作法,一切都跟沒有武漢肺炎的時候一樣。當我開始和不同的人說話、也得到回應後,我也終於比較放鬆,要不然真的會覺得大家都用異樣眼光看我。
5.保持距離並加強禮貌
害怕的人就是怕你靠近他,所以這陣子最好都不要靠人太近,動作小一點、講話也不要口沫橫飛,越沒有威脅性的越能降低緊張和防衛心。
雖然一路上遇到許多不公平的對待、也要花很多心力去處理各種情況,但我並不埋怨任何一個人,因為我知道這一切都是人性,大多數人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才有這些反應,建議各位可以用一種「渡世」的大愛看待。至於那種像雅典小屁孩一樣的惡意歧視,我也覺得不用大動肝火,只要笑一笑然後在心裡對他們說「You know nothing」就好了!
積極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要小心自己變成「歧視」他人的加害者,就像越南導遊在去湄公河路上說的,這一次疫情雖然是在中國爆發,但中國人並不是疫病,沒有人應該被歧視,中國人也不應該被歧視,用「他有病我沒病」這種想法去保護自己,並不會讓自己更安全。
回到根本,我認為讓自己心裡和生理上最舒服的方式,就是是理性地做好防疫,照各國政府、醫生和公衛專家的建議過每一天,關心自己的健康,也關心每個和你相遇的人的健康。
(作者為「多國語言習得活動網」創辦人。美國堪薩斯大學語言學碩士、台灣大學園藝暨生命科學系&外國語文學系(輔修)畢。通曉25種語言,7種精通。)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