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用途曝光!盧秀燕「截長補短」推動居住正義、吸引青年移居

台中市長盧秀燕積極推動居住正義,多元籌措財源來興建社會住宅。(圖片來源/台中市政府官網)

近年受到疫情、少子化及超高齡化的影響,全國人口呈現負成長。為了推動居住正義、吸引青年移居,台中市長盧秀燕大力推動囤房稅,不只已於今年7月實施,也規劃將囤房稅收用於租屋、購屋、修繕補貼,每年金額約3.6億元。

台中囤房稅已於7月上路,議員大讚落實居住正義

台中市於今年4月21日經市議會三讀通過囤房稅,已於7月實施;按4戶以下每戶2.4%,5戶以上每戶3.6%課徵,預計每年可增加約3.6億元囤房稅收;至此六都除了新北市以外,已全數通過囤房稅。

「實施囤房稅就是居住正義!」盧秀燕表示,有些民眾持有較多的房子,富有的人因房子多,當然要比別人繳更多的稅,這才是居住正義。台中市議員黃健豪、羅廷瑋也說,肯定盧秀燕上任後推動囤房稅法案,以及規劃將囤房稅收用於幫助青年,真正落實居住正義。

囤房稅用途大曝光!補助弱勢、青年與育兒小家庭

針對每年增加約3.6億元囤房稅收,台中市政府指出,為了減輕青年、弱勢民眾居住負擔,囤房稅收用途將全數用於補貼市民,並且為跨局處、多元性的補助計畫,包括:一、原住民、社會局租屋購屋修繕補助專案;二、青年首購66專案;三、育兒租金補貼專案。

市府指出,社會局及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原本就已在辦理租金補貼,針對原住民、低收入戶、遊民、身心障礙者、單親受暴及特殊境遇家庭提供租金補貼,未來更會用囤房稅收來加碼挹注,擴大減輕弱勢家戶負擔。

至於青年首購66專案,是以囤房稅加碼「青年首次購屋優惠利息補貼」,提供已成年、未滿46歲且購屋於台中市的青年提出申請,最高可1次性補助6萬元,總計畫戶數每年600戶。而育兒租金補貼專案,則是針對育有0至12歲學齡兒童者,給予租金補貼,按養育人數最高可享1.2萬元補助,即日起至11月30日皆可申請,最快於明年1-2月發放。

社會住宅興建難,盧秀燕要靠「公私協力」來實踐

國內營造物價指數從2018年的105.84一路飆升,今年來到130.55,上漲幅度高達23%,連帶讓地方政府想要興建社會住宅,都面臨不敷成本的困境。不過,市長盧秀燕上任喊出社宅目標5千戶,4年下來,已新增完工4處社宅基地,並新增動工14處社宅基地,原訂今年要達成的第一階段5,000戶興辦目標,早在去年6月便已提前達標。

市府指出,為擴大社會住宅興辦量能,社會住宅興辦勢必須強化「公私協力」,增加民間參與的機會,市府近年積極藉由容積獎勵、都市更新、都市計畫變更回饋等多元都市計畫策略,鼓勵民間參與社會住宅推動,讓建商也能成為可負擔住宅的提供者。

當中109年招租的南屯精科樂活好宅即為第一處民間回饋社宅個案,而南屯建功1號好宅也在9月19日公告招租,後續還有南屯建功2號、3號及5號好宅刻正興建中,預計將在114年以前陸續完工,以上均為透過設定土地開發義務,賦予建商興辦社會住宅任務的案例。

搭配都更計畫釋放社宅用地,多管齊下挹注住宅基金

針對缺乏社宅用地的問題,市府表示,近年已積極藉由檢討都市計畫的機會,廣為預留社會住宅興辦基地,例如北區肉品市場拆遷後,將保留1.25公頃土地,專供興辦社會住宅使用,可興辦約1,200戶社會住宅。

此外,現正提報內政部審查中的「變更台中市都市計畫主要計畫案」,已明訂10處解編的公共設施用地,將劃設0.25公頃以上社會福利設施用地供興辦社會住宅及其他社會福利相關設施使用;其他如烏日區前竹都市計畫及九德都市計畫地區,也分別留設0.5至1公頃的社會住宅興辦基地;未來市府將積極研議其他可行的方案,擴大民間參與機會。

最後,市府坦言,社會住宅「只租不售」,且須考量租戶負擔能力以低於市場行情價格出租,導致興辦成本回收緩慢、市府財政負擔沉重,目前主要以銀行融資方式取得興辦經費,但也須至少55年才能達到財務平衡,因此未來不只要持續強化民間參與,亦須廣納財源挹注住宅基金,方能永續經營。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基隆防空洞蛻變成文化綠洲 化身為咖啡廳、餐廳、廟宇….
不必經IRB就能做疫苗效益報告?國民黨團提告衛福部、疾管署「當槍手」圖利高端
不再只是小蝦米!朱立倫輔選柯志恩:她是最好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