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學生 如何學好國語文

中國時報【萬試通桃園學習中心╱連珮祺老師 撰文】 國語文科長期以來被視為「背多分」的科目,但隨著教學方式的改變,國語文的教學和考試方式越來越靈活,讓許多學生視之為畏途,國文科反而成為考試的制勝關鍵。學習國語文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從小做起。 國小而言,著重字音字形基本功,輕鬆閱讀為主。國小是建立「字形字音資料庫」的重要時期,翻開課本也可以發現,國語課程重在讓學生了解字形和字音,在這時期能夠認得越多的字,對於未來國高中的國文科學習幫助越大。 字音字形 要下基本功 由於現在使用電腦、手機打字的頻率增加,學生少有機會寫字,對於國字的敏感度便降低許多,導致學生無法判斷正確的字,甚至寫不出正確的字。學習字形的不二法門就是手寫,透過寫字來記憶字形看似麻煩,卻能打下紮實的基礎。字音方面,學生在書寫注音符號時,遇到「ㄡ」與「ㄛ」、「ㄟ」與「ㄝ」、「ㄥ」與「ㄣ」等讀音相近的組合,常搞不清楚該寫哪一個,這就是缺少唸讀而造成的結果。學習字音必須以唸讀配合手寫,讀出聲音能夠加強記憶,也能減少讀音相近字的錯誤判斷。 除了字音字形基本功,國小時期便可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此時期以三到五百字的短文為主,例如成語故事、伊索寓言等都是不錯的閱讀內容。如果學生有強烈的閱讀興趣,此時期也可開始閱讀長篇小說,訓練學生的閱讀專注度和想像力。 國中的基本功則重在字義,配合長篇及古文閱讀。字形、字音、字義,考試時這三種類型的題目必定會出現。面對這三類的題目,建議從「字義」下手。 國中國文時常出現「一字多音」的比較,同一個字有不同的讀音,必定是因為意思不同導致讀音改變,例如「逮」有兩個讀音,當它解釋為「及、趕上」時唸做「ㄉㄞˋ」,但如果解釋成「追捕、捉拿」時就唸「ㄉㄞˇ」,因此只要能將字義分辨清楚,讀音問題便能解決大半。 分辨字義 解決詞性問題 除此之外,字義還能解決常常困擾學生的詞性問題,例如經典課文〈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益」,在此句當做副詞用,解釋為「更加」,但同一個「益」字還有名詞(解釋為「好處」)和動詞(解釋有二:「增加」或「幫助」),如能正確分辨字義,詞性問題也跟著解決。 要訓練學生的字義理解,首先便是要熟悉課文,尤其必須讓學生練習文言文翻譯,翻譯雖然費時費力,但能檢視學生對於字義乃至於文意的掌握度,同時也能訓練學生文章組織的能力;當學生能夠掌握課文,再加以課外文章的閱讀,讓學生練習讀懂沒有看過的文章,久之學生也不會再害怕考試出現陌生文章,因為他們已經擁有閱讀的能力。 由於國中國文增加「國學常識」方面的學習,古典散文、詩詞、小說等的閱讀是必要的,例如:唐宋古文八大家為哪八個人物,各自有哪些代表作品;近體詩在盛唐分為四大流派,便需要閱讀四大流派的詩作才能理解;《紅樓夢》、《水滸傳》刻畫人物生動,可配合相關章節閱讀。 國文並不需要死背,基本功做好,加上大量閱讀,將這些閱讀材料融會貫通,遇到變化萬千的題目才能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