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吃米量 創10年新低

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去年國人每年白米食用量僅吃45公斤,創10年新低!反觀喜歡吃麵包、麵條的國人卻越來越多,從2008年不到30公斤,到去年突破36公斤,因為小麥幾乎百分之百仰賴進口,也間接拉低我國的糧食自給率。 農委會日昨發布2013年的糧食供需年報,白米食用量持續下降,去年每人僅吃45公斤,平均每人每天只吃123公克的米,比30年前每人每年吃近85公斤的白米少了快一半,這也讓台灣糧倉公糧越來越多,到今年已經庫存90公噸都快爆倉了! 民眾陳倩如說,因為工作關係,三餐幾乎外食,因為吃白飯要有菜配才好吃,但不喜歡吃自助餐,加上愛吃日本拉麵,所以幾乎一周回家才吃一次飯,平常晚餐都吃麵食為主,有時朋友聚會也會吃火鍋、燒肉。有些女生為了愛美減肥,都不敢吃澱粉,讓白米銷路越來越差。 20年前,詢問台灣民眾今天吃飯還吃麵,10個人可能有7個會回答吃飯,但現在可能剩不到一半。去年國內糧食自給率為33.3%,代表國產食物所提供的熱量,只占每人每日攝取熱量的3成3,距離農委會宣誓,要在2020年將糧食自給率提升到40%,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 農糧署表示,由於國人飲食長期西化,短時間很難改變國人的飲食習慣,農糧署在不改變國人飲食習慣前提下,研發出米麵包、米蛋糕、米泡麵、米冰淇淋等多元產品,讓民眾在無形間把米吃下肚,盼帶動民眾多吃米製品,未來也可望提高我國的糧食自給率。 此外,農委會前年推動活化休耕政策,推廣雜糧種植,也讓我國的糧食自給率,略微提升0.6個百分點,加上食油風暴、國產芝麻油興起,也間接促成糧食自給率提升,但這2年國內糧食自給率仍在32、33%徘徊。學者建議,農委會應找出問題癥結,儘快提出糧食政策白皮書,年年追蹤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