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癌症存活率逾6成 癌症希望基金會首推「癌後運動處方」
癌症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不過,癌症存活率也不斷提高,已逾6成,為接軌國際將運動納入常規癌症照護的做法,癌症希望基金會今天(29日)宣布首推「癌後運動處方」,將運動訓練融入癌症治療計畫,恢復癌友的身體機能,提升生活品質。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診斷罹癌人數高達12萬1千多人,5年存活率持續增加,目前已達62%,使得癌症治療焦點進一步延伸到癌後康復。美國癌症協會、澳洲臨床腫瘤學會等國際學會共同發起「運動即良藥」,建立病患的「運動處方」,將運動納入常規的癌症照護,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參考國際做法,自2022年起與美國體能協會(NSCA)官方講師、運動教練林冠廷合作,首推「癌後運動處方」,並於29日舉行記者會說明推動成效。
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北醫血液腫瘤科醫師謝政毅表示,基金會與高醫大運動醫學系合作調查顯示,癌後病友雖有「動起來」,但並非「動得有效」,近8成偏好走路,造成病友運動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化療等治療後的不良反應,但國際文獻顯示運動可降低癌症治療後的中長期副作用,如疲憊、淋巴水腫、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憂鬱。癌友運動專班至今已完成20梯次,累積學員共175人,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癌友在課後維持運動習慣的比例高達85%,疲憊程度與整體生活品質均獲得改善。
謝政毅指出,癌症希望基金會花費2年時間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將運動訓練融入癌症照護,恢復病友的體能活動。他說:『(原音)好的運動、有效的運動,不是揮揮手、甩甩肩、扭扭頭,然後做些體能這樣子,他就會得到運動帶來的好處,沒有,他必須是一個有動機的、有目的的、有計畫的,而且最重要是有結構的,就是說你這個人到底是欠缺運動項目裡面的哪一項有缺失,所以應該要補強,還是要整體的加強,最後他是要有規律性的,就是說你要持續。』
「癌後運動處方」有完整的團隊分工,包括醫師、復健治療師、教練,處方課程為期3個月、共12堂,課程包括不同肌群與反應力訓練,主要是強化癌友的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五大功能。基金會首批培訓出18名專業運動教練,未來也將持續開辦「癌後運動處方」專班,讓全台各縣市癌友都有機會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
立委王正旭表示,癌後運動與癌後追蹤兩者應同樣受到重視,基金會已率先推行「癌後運動處方」,他希望政府也能在癌友運動政策上超前部署,達到賴清德總統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
癌症希望基金會首推「癌後運動處方」。(劉品希 攝)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朝野揭四大風險潛藏非典型口腔癌 衛福部:強化跨部會合作精進口腔癌照護
醫療用語如火星文 聊天機器人助病友度難關
希望從「頭」開始 近百人捐「三千煩惱絲」助癌友重拾自信